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赤字換社保:法國高福利制度陷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5 18:00:58  


 
  誰來為高福利買單

  優厚保障的背後是資金的支持。法國的福利保障一方面由企業和個人繳納,一方面靠公共支出支撐,這兩部分都對法國的經濟造成消極影響。

  在企業和個人繳納方面,醫療保險和福利費用等非薪資勞工成本占到總成本的49%,比德國的28%幾乎高一倍,“這直接導致了法國的人力成本在世界上也是非常高的”,阿蘭.特拉努瓦說,“這本應該是此次大選最急迫考慮的問題,但是很遺憾,沒有候選人對此寄予重視。”

  從1999年至2010年,德國單位勞工成本僅上升2%,而法國的升幅超過20%,這是因為法國通過促使薪資上升以刺激國內需求。2000年,法國每小時的人力成本比德國低8%,而今天則要比德國高出10%,德國聯邦統計局稱,2010年國內時薪平均為29.20歐元,比法國低12%。

  這直接造成法國自2000年就開始一直為經常賬戶逆差,而在1990年代一直是保持順差,在法國2011年貿易逆差達到696億歐元,較2010年515億歐元的逆差大幅擴大,為歷史最高值。

  歐洲有兩種典型的社會保障模式,一種是俾斯麥創立的德國模式,另一種是英國模式。德國模式以職業義務保險為基礎,只有就業者及其親屬方可享受,資金來源主要為按工資比例計征的分攤金;英國模式則面向全體公民,所需資金來自國家稅收,由國家統一管理,人人均可享受。

  法國模式既有德國模式的經驗, 又汲取了英國模式的某些特點,資金部分來自國家稅收,另一部分來自雇主和領薪者繳納的分攤金。

  這造成一方面企業和個人的賦稅比例過高,削弱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的熱情。據KP摩根統計,法國對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個人賦稅比例要超過英國、丹麥和瑞典。

  法國的大公司在進行產業轉移時呈現出與德國不同的路徑:法國往往將整個生產線轉移至低成本地區,而德國則部分轉移生產鏈,研發、企業策略和高附加值的部門仍留在德國。例如位列世界500強的法國企業施耐德每年僅有8%的營業額發生在法國本土。

  埃格特分析稱這與法國的人力成本和賦稅負擔過大有關。而更令他擔憂的是,法國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還要大於這些大企業,“大企業可以通過將業務轉移至國外,或者優化納稅結構相對減少交稅的數額”。

  另一方面,在過去35年來,法國從未實現過預算盈餘或平衡。由於在經濟危機期間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預算赤字在近年來飈升至GDP的5.2%。

  “這樣的赤字規模由兩方面原因造成,要麼就是稅率過低,要麼是支出過高,但法國稅收水平已經很高,所以問題可能出在支出方面”, 埃格特稱。法國的公共支出占GDP的56%,遠高於OECD國家43%的平均水平,甚至比福利條件最好的瑞典還要高出6個百分點。

  OECD就此給出的建議是,法國應該建立一套系統審視公共支出的效率和效果的機制,例如如何保持醫療福利的高水平服務,但同時加強其支出的效率。

  一方面是企業賦稅過高,導致競爭力喪失,另一方面又是公共支出高漲,埃格特和特拉努瓦開出了相似的解藥:轉向英國模式,減少企業和個人繳納的負擔,增加對經濟增長影響較小的稅收渠道,“優先考慮環境稅和財產稅,增值稅次之”, 埃格特建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