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媒:奧朗德將採取戴高樂式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8 14:22:08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新華網編譯美國戰略預測公司網站5月15日文章,題:法國的戰略(作者美國戰略預測公司總裁喬治. 弗裡德曼)

  新上任的政治領導人並不制定新的國家戰略。相反,他們調整現有國家戰略。奧朗德宣誓就任法國總統後,馬上前往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會談的潛在議題是:在德國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法國極力在歐洲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

  設法適應現狀

  兩大事件決定了現代法國戰略。首先當然是拿破侖1815年慘敗,英國崛起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海上強國和歐洲頭號帝國。這使法國不再具備挑戰英國的實力,只得設法適應現狀。

  然後是在1871年,普魯士人擊敗法國並統一德國。戰敗後,法國被迫向德國割讓領土,而且不得不接受在本國東部邊界存在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的現實。從那時起,法國的戰略難題就是存在一個統一的德國。

  法國當時的對德戰略是打造防範德國的同盟架構。首先,法國與英國結盟不是因為該國國土遼闊,而是因為英國海軍能阻擊德國,從而使其無法發動戰爭。第二個盟友是俄羅斯。該國幅員遼闊,一旦開戰,就有可能使德國陷入一場兩條戰線的戰爭。與英國和俄羅斯建立盟友關係後,法國覺得戰略難題得到了解決。事實並不完全如此。在各國軍隊結盟的情況下,柏林堅信自己必須率先出擊,消滅一個敵人,以免同時在兩條戰線作戰。在一戰和二戰中,德國都試圖首先消滅法國。

  形成獨立能力

  二戰後,夏爾.戴高樂認識到,法國無力與美國和蘇聯在全球舞台上展開較量。與此同時,他希望法國重新獲得在必要時不受兩個主要大國擺布、獨立採取行動的能力。出發點之一是國家主義。此外還有對美國人的不信任。戰後美國和歐洲防務政策的形成是為了遏制蘇聯。戴高樂擔心如果發生衝突,美國可能不會向歐洲提供充足的幫助。美國的意圖和英國一樣,是維持歐洲的勢力均衡。如同拿破侖時代戰爭中的英國一樣,除非歐洲人耗盡蘇聯的氣力,否則美國不會充分承擔起作戰的責任。在戴高樂看來,美國人在一戰中就是這樣做的,在1944年中期出兵法國並剿滅納粹德國時也是一樣。戴高樂理解國家利益。但是,他認為美國的國家利益與法國不同。

  儘管如此,他也明白,法國單槍匹馬無法抵擋蘇聯。他還知道,無法輕易說服西德和英國與法國結盟,從而把歐洲統一到一個能夠自衛的同盟架構中來。戴高樂選擇了次佳的戰略,也就是形成獨立軍事能力,能嚇阻蘇聯對法國領土發動攻擊,同時又不必求助於美國。用戴高樂的話來說,關鍵是獨立的核力量,足以在蘇聯發動攻擊的情況下“斷其手臂”。

  不過,戴高樂這種思維的核心是一個更深層的理念。法國夾在美國與蘇聯之間,歐洲支離破碎,一半被蘇聯控制,另一半處於美國支配的北約控制之下,所以他認為法國的命運握在兩個超級大國手中,而他對這兩個國家都不信任。他堅信,為了維護法國的安全,歐洲必須出現第三股勢力,以遏制美國和蘇聯的力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