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之餘,單霽翔回憶起汶川地震後,國家文物局組織羌族碉樓重建,“慣有的做法是各地調一支隊伍,齊刷刷過去,很快建成再回來,但我們覺得不應該這樣。碉樓是羌族民族的創造,在哪取石頭、取黃土、合成成分,應該讓當地年輕人掌握技術才能傳承。因此我們以工代賑,組織文物專家給年輕人上課,講碉樓文化意義和保護的重要性。開始他們不樂意,聽完以後不一樣了,對村莊、文化遺產充滿尊敬,幹起活來就是不一樣。”單霽翔說:“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是誰創造了歷史,誰是文化遺產的真正主人,誰是文化保護的主要力量。”
故宮未來規劃
演講最後,單霽翔結合故宮博物院的資源和特點,闡明了博物館與城市遺產保護之間的辯證關係。他指出,當前需要及時調整博物館發展思路,實現發展模式從“數量增長”走向“質量提升”,實現社會職能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讓故宮更多地融入市民生活和城市文化。
單霽翔介紹了故宮未來的規劃,“我們有一個理想,就是故宮紅墻以內加上故宮三大殿,占故宮2/3的面積,未來可以完全對公眾開放,我們的行政辦公、科研機構都搬出紅墻。”單霽翔表示,國家文物部門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很支持故宮這一計劃,同意故宮在紅墻之外恢復一組歷史建築,約1.3萬平方米,使故宮紅墻內的機構得以搬出。最終實現這一規劃,預計將在2016年前後。此外,未來故宮的花房和堆放的木料、磚瓦都將搬出故宮,挪放到郊區的基地。故宮原內務府也將進行複建、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