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共對話:春風來時花自開。 |
中評社╱題:民共對話的阻力、動力與努力方向 作者:趙景剛(北京),本刊特約撰述
民共對話遭遇的六大阻力
(一)民共之間存在的統獨矛盾,具有高度政治性、對立性、長期性。作為兩黨對話首要基礎的政治共識的尋求、構建與達成,絕非易事。
常有人講:既然“九二共識”遭到民進黨強烈質疑,無法成為民共對話基礎,我們可以創造新共識來替代它。此言道理不錯、思路也不錯,可世上許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民共對話也不例外。在價值取向上,把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為自己神聖職責的中共,決不可能以放棄“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原則為代價來實現民共對話;而長期主張“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的民進黨,至今也沒有徹底改變分裂立場的確切跡象。顯然,兩黨在最根本的國家認同問題上沒有交集,“新共識”的尋找、創造、論證,是對政界、學界之視野、魄力、智慧、勇氣的巨大考驗。有識之士上下求索,但“找到它”絕非朝夕之功,短期內恐怕難有突破。目前有識之士們的探索,基本還是停留在釋放善意、提出方向等層面,尚未產生能被民共雙方共同接受的論述,正是這種困難的反映。至於民進黨多年來熱衷的“不預設政治前提”,中共亦絕無接受之可能。而“在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之時,大陸會有限度地與其個別交流接觸,但絕不會與民進黨作政黨層面的政治交往,更談不上達成任何政治共識與支持民進黨執政”。(1)
(二)常言道:“相逢一笑泯恩仇”。可民共兩黨向來連“逢”的機會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共關係史”基本是空白,因而彼此之間缺乏直觀、真切、系統的瞭解。而且,即便是對於“間接的”民共關係,各自腦海中充斥的,基本上都是“不良記錄”、負面記憶,不利於兩黨建立互信。
其一,在中共眼裏,以往民進黨釋放的所謂“善意”,總是附加一些對方顯然不可能接受的條件,遭到拒絕後又指責對方不回應、沒善意;這是一種帶有濃厚政治偽善色彩的操作。
其二,兩黨之間,統獨價值觀對立,沒有契約,甚至沒有契約意識,說變就變:變“好”時,因得不到及時回報而“躊躇不前”;變“壞”時,因得不到應有懲罰而“變本加厲”。當年,陳水扁也曾信誓旦旦宣稱奉行“新中間路線”,可掌權後卻像“沖進瓷器店裏的公牛”,成為十足的“麻煩製造者”;蔡英文聲稱民進黨要“用理性、務實、穩健、有效率的路線”(2),可大選期間卻高調否定“九二共識”、捍衛所謂“台灣主權”。民進黨性格如此善變,中共即使樂見其大陸政策增加理性元素,也仍對其後續政治作為沒有充分信心,回應起來自然有難度。
其三,“動機論”早已成為兩黨觀察對方時的主要思維模式。民進黨動輒用“包藏禍心”“別有用心”“吞併台灣”等詞語亂給中共扣政治帽子,不斷質疑中共對台工作“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中共方面,則習慣於將民進黨自以為是善意的“新提法”定性為“換湯不換藥”。如針對當年陳水扁的柔性喊話,大陸人士就曾指出:“台灣新領導人執政後確實表達過若干‘小善’之意,但在大陸眼裏,那全是枝枝蔓蔓,否定了‘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為‘大惡’。”(3)這樣一來,兩黨彼此之間難有穩定可靠的預期,無法建立政治互信。
(三)雙方都不同程度地“有恃無恐”,並不認為暫緩民共對話會給自己的戰略目標帶來災難性後果,因而都不將其作為短期內非提上議事日程不可的問題,從而客觀上降低、沖淡了推動實現民共對話的迫切性。
中共方面,優先的政治選擇是繼續推動國共兩黨交流對話合作,鞏固深化兩岸和平發展成果。這是因為:國民黨贊成“九二共識”、不肆意破壞一個中國框架,使國共之間不像民共之間那樣存在巨大政治障礙;國共兩黨已有多年“共事”經驗,瞭解對方的重大關切,積累了寶貴的交往心得,不像民共之間那樣存在巨大心理障礙;兩黨共同使兩岸關係迎來難得歷史機遇,但不少具有突破意義的重大事項,目前只是處於起步階段,亟需由兩黨共同鞏固深化。相較之下,與民進黨的關係因不確定因素多而變得複雜困難。
民進黨方面,基本盤鞏固,2008年下台至今,較為“成功”地消釋了扁案等負面因素的影響,在並未對大陸政策做出實質、系統調整的情況下,依然在幾次大型選戰中屢有斬獲,非但沒像部分人所預言的那樣一蹶不振,反而從得票上看還處於“上升”趨勢,使身處決策層的部分人受到“鼓舞”、心存僥倖,不認為大陸政策中的“台獨”意識形態是其“最後一哩路很難走”的最大絆腳石,只是將民共對話議題作為向選民證實自己有意願和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的政治工具,將民共關係不正常的責任推卸到國共兩黨身上,以博取輿論上的同情與支持。所以雖然呼籲的分貝很高,但始終不願在關鍵性的問題上做實質讓步,導致中共方面無法做出預期回應。
(四)民共對話不單純是民共兩黨之間的事,而是與兩岸三黨有著複雜微妙的關係。在國民黨堅持“兩岸同屬一中”而民進黨沒有真正改變“台獨”立場的情況下,中共若高調運作民共對話,“負面效應”難免。
其一,可能會給國民黨釋放錯誤信號。國民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貢獻突出,但在匡正風氣、祛除“獨毒”方面,本來就表現得較為消極、拖沓,若看到中共高調運作民共對話,難免有想法:你中共連“台獨”政黨都打交道了、要推動關係正常化了,那我在某些方面拒絕與你合作,也休怪我。因此,鑒於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本來就有時不時往民進黨靠近、移動的毛病,中共非常擔心其愈演愈烈,在思考民共對話時,不會不顧及國民黨的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