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盤點政治局委員的知青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9 12:02:02  


 
  “沒有一點書生的架子” 

  梁家河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河,只有一條溝渠,雨季的時候溝渠裡才流淌一些泥水。溝渠兩側是陡峭的山坡,先人們利用這種山坡地形順勢挖出一孔孔土窯洞。全大隊200多名社員就住在這些土窯洞裡。

  時任梁家河大隊一隊隊長的石玉興回憶說,知青來到梁家河的第一頓飯,吃的是當地名吃“抿尖”。抿尖的原料以豇豆或豌豆面為主,也可以摻入一些小麥粉或玉米粉。麵團和好後,放在一種類似擦子的器皿上(叫“抿尖床”),下面是沸騰的鍋。用一個“工”字形木板(叫“抿拐”)在抿尖床上往下搓麵團,抿尖就會落入鍋內有點像麵條,但不到一寸長,兩頭是尖的,故名“抿尖”。抿尖爽滑筋道,味道好,營養高。不過,在那個年頭,這東西逢年過節才能吃得上。平時鄉親們吃得最多的是糰子,也就是玉米面窩頭。

  習近平插隊梁家河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基建隊勞動。基建隊的主要任務是打壩淤地。梁家河村村民梁新榮那時只有十多歲,今天回憶起習近平在基建隊幹活的情景時,還是歷歷在目:“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藍色的舊棉襖,腰裡系一根點炮時用過的導火索,沒有一點書生的架子。” 

  “愛看書”、“好學”,是梁家河村人對習近平的又一評價。在他們的記憶中,習近平經常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有馬列,好像也有數理化。“那時候不通電,他就在煤油燈下看書,有時候吃飯也拿著書。”石春陽說。

  “我是在延安入的黨”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已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近平來到人民大會堂陝西廳,與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陝西代表團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和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聽完代表的發言後,習近平激動地說:“我是在延安入的黨,是延安養育了我,培養了我,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就像賀敬之那首《回延安》的詩裡所描繪的:我曾經幾回回夢裡回延安。我期盼著在一個合適的時候,能去陝西再去看看延安,向老區人民學習,向陝西的各級幹部學習。” 

  按照新華社公佈的簡歷,習近平1974年1月入黨。據習近平的入黨介紹人、梁家河村農民黨員梁玉明回憶,他介紹習近平入黨“完全是因為習近平本人表現好,踏踏實實幹,有想法,能團結群眾、團結隊幹部”。梁玉明介紹,習近平向黨組織遞交過兩次入黨申請書。第一次,因為他的父親習仲勳當時正在受迫害,父親的所謂問題影響了他,沒有批准。第二次申請時,組織上按照中央“父母有問題,不影響子女”的精神,就批准他入了黨。

  入黨後不久,習近平即被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冬天裡,社員除了搞農田基建外,還有一件事是拉煤,以供一年做飯取暖用。這些煤由汽車從附近的子長縣拉到文安驛公社,然後再用架子車拉到梁家河村。據石春陽講,有一天,習近平在報紙上看到四川綿陽一些農村在搞沼氣,用來做飯、照明,既方便,又廉價。想到村裡年年拉煤的日子,他再也坐不住了。幾天后,習近平到公社請了假,自費跑到四川綿陽地區實地考察沼氣池建造技術。那時,延安還沒有通火車,他要坐兩天汽車到西安,然後再坐火車到四川。

  回到村裡後,習近平給社員們講述沼氣的好處。習近平知道這是一件新生事物,他決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氣池,用事實來說服社員。幾個月後,當社員用第一口沼氣池的沼氣做飯照明的時候,鄉親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輕的習支書“有知識、點子多”。據梁玉明講,到1975年,全村在習近平的帶領下一共建成幾十口沼氣池,基本上解決了社員做飯、照明的問題。

  2005年3月22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淳安縣視察的時候,專門參觀了當地下姜村的沼氣池。他風趣地說:“我曾經是建沼氣的‘專業戶’。30年前我在陝北農村插隊當黨支部書記時,建成了陝西省第一個沼氣村。當時還沒有這麼好的條件,現在條件好了,我們一定要把建沼氣這件事辦好,讓群眾真正受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