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盤點政治局委員的知青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9 12:02:02  


 
  參加高考,第二志願才是北大 

  1977年8月,鄧小平拍板決定當年恢復高考。通過廣播聽到這一消息,李克強喜不自禁,慶幸自己將趕上一個新時代。李克強立刻著手準備課本,加緊自學的勁頭,如饑似渴地“備戰”。在勞動之餘,他積極備考,起早貪黑,為的是那個年代一個似乎遙遠的夢上大學。

  這年12月,那場在冬日裡舉行的考試,成為一個時代的轉折點。李克強成為570萬人中的一員,走進改變了一代人命運的考場。

  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他的第一志願是安徽師範學院,第二志願才是北京大學。畢竟,這一年高考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競爭最激烈的一年,聽說錄取比例是29:1,他擔心北大錄取分數線太高,儘管心儀燕園,但只能作為第二志願備選。

  緊接著,是難熬的等待。高考錄取通知終於收到,懸了多日的心終於放了下來。讓李克強興奮的是,自己被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法律系錄取,這在鳳陽轟動一時。

  1977年底,李克強榮幸成為“七七級”的一員。後來,李克強回憶:“在填寫高考志願之前,我曾收到一位邂逅相識的學者的來信。他早年畢業於北大,深以為那裡有知識的金字塔,因而在信中告誡我,要珍惜十年一遇的機會,把北大作為唯一的選擇。當時的我多數時間是和鄉親們一起為生存而忙碌,幾乎不敢有奢望。在生存欲和求知慾的交織驅動下,我還是在第一志願填寫了本省一所師範學院的名字據說在師範學院讀書是不必付錢的。即便如此,我對北大依然存有難以抑制的嚮往,於是又在第二志願欄裡填下了北大。大概是因為北大有優先權,她沒有計較我這幾乎不敬的做法,居然錄取了我。” 

  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代表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聯名簽訂了分田和包產到戶的契約,由此揭開了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而這一年的3月,李克強已帶著憧憬告別了4年的插隊生活,離開了日後有中國農村改革“大包干”發源地之譽的鳳陽,走進北京大學。

  王岐山:

  深深體會了餓的滋味 

  1969年初,畢業於北京35中的王岐山,隨兩萬多名北京知青來到陝西,在延安馮莊公社插隊落戶。王岐山在延安插隊落戶的這段經歷,留下的資料甚少。

  當時最大的問題是吃。王岐山多年後回憶,當時他選擇了延安聖地,沒有去黑龍江,“後來跟黑龍江的同學見面後我都想哭,他們幹活累了至少還吃得飽啊,我這是累了還吃不飽,知道餓是什麼滋味了。” 

  在2009年2月22日舉行的“北京知青赴延安縣馮莊公社40周年聯誼會”上,100多名北京知青回憶了在延安馮莊插隊的經歷。其中一名知青丹柯在回憶文章中寫道:作為一名知青,尤其是馮莊的知青,大家的心中也有著自豪的一面,在我們之中,在這種鍛煉下也必然練就了一些人,由知青成為有作為的人,如:王岐山…… 

  1973年,王岐山以工農兵學員身份進入西北大學歷史系;1976年畢業後,他卻很快放棄自己的專業民國史,轉而投入當代宏觀經濟學的研究;1982年,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借調走了王岐山,從此他步上從政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