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亞中 |
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作者 張亞中)《易經》有著中華文化傳統的智慧。剝卦的“剝”,即剝落、侵蝕之意。剝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坤,坤為地。高山屹立,風雨侵蝕,山石剝落。復卦的“復”,乃恢復、再生之意。復卦上卦為坤,坤為地,下卦為震,震為雷。陰陽去而復返,萬物得以生生不息。
成住壞空、物極必反,均乃自然界的法則。當剝落已極時,必有否極泰來、轉危為安之機。惟其恢復應當在過失尚未嚴重之前,及時反省,審時度勢,謹慎行動,不可執迷不悟、重蹈覆轍,否則積重難返,終將大亡。
剝落時期,石沙齊滾,人云亦云,眾口鑠金,積非成是。轉復時期,真理力弱,道理不明,成敗未定,吉凶難料。此時若不點一燈,暗室如何光明;不架一橋,焉能安心過河;不種一苗,黃土如何能成良田。盡己之心、擇善固執、堅守理念、拒絕共業,為轉復添一契機,應為大時代知識分子的責任。
2008年馬英九執政以後,兩岸關係大幅開展,人員與經貿交流頻繁,為兩岸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惟另一趨勢卻是,兩岸認同並非未因兩岸關係改善而有拉近,反而是愈來愈遠。
兩岸問題的核心是什麼?一言以蔽之,“認同”!
兩岸統合學會成立時,即以聚合併深化兩岸認同為職志。我們認為,缺少認同的兩岸,就像缺少大樹盤根,只有砂石的大山,根基脆弱,一遇大雨或遭不當掘取,即快速剝落。如要防止土石流的肆虐,唯有為大山廣植善苗,復剝補危,強固根基,除此之外,斷無速成或簡易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