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台灣大學副校長包宗和教授不久前在《中國評論》月刊發表專文《兩岸和平發展框架的建構》。作者表示:兩岸和平發展的具體內容可歸結為三個方面,即結束敵對狀態,建立互信機制和簽署和平協議。結束敵對狀態的最大功能在避免衝突,惟仍與建構持久和平有一段距離。欲達成後項目標,必須透過互信機制的建立,將結束敵對狀態協議中的“概念”、“原則”具體化,再將具體化之內容化為兩岸和平協議,使其具備法律上之拘束力,方可期其久遠。兩岸和平發展是雙方共同意願,但在建構過程中,不免要觸及敏感的政治、外交和軍事議題,這是難度較高,但也是成敗最關鍵的部分。這當中涉及到各自的內部溝通等問題,故絕非一蹴可幾,必須小心謹慎為之。
我們認為,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在開拓中,但是沒有成為通途,其中只要一日沒有就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達成良性且有效的政治層面互動,兩岸關係就處在不穩定時期。
包宗和等一大批台灣專家學者,正在積極尋找推動台灣當局向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挪動的方式方法。在馬政府不願意碰觸的情況下,所有建言都會如泥牛入海。但是,北京方面高度重視,認真吸取意見。兩岸之間是有很大的反差的。
無論如何,兩岸和平發展是必由之路,沒有什麼路徑會比這個更好。不願意面對,拖來拖去,刻意迴避,最後吃虧會更加大。包宗和等有識之士知無不言,這是對台灣前途負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