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作為應對思路,中國的政策選擇,有這樣幾點思考:首先在南海的問題上,中國應當把握話語權,贏得道義優勢很重要。因為在南海問題上,中國是大國,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在這樣一種大的背景之下,尤其是中國構建和諧穩定的周邊,而東盟是中國周邊安全重要的領域,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如何贏得道義優勢,贏得國際輿論,非常重要。上一節大家已經提到了,動輒喊打之類的言詞,我想並不符合中央大的戰略思路,而且也違背中國構建和諧穩定周邊外交的大方針。只有嚴格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從構建穩定的周邊安全環境,從這樣一個大的戰略思維出發,我想才具有建設意義,這是我想強調的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要推動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因為現在在南海問題上,前不久,東盟出台了有關於南海問題的六點原則主張。因為在東盟論壇系列外長會議上,並沒有達成最後的《聯合公報》,這是多年來的第一次。隨後東盟發表了一個六點聲明。這說明甚麼呢?在南海問題上,東盟內部還是存在不同的聲音。爭端方主要是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文萊,像柬埔寨、泰國、老撾,這些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我想他們的立場還是相對比較客觀和中立的。如何區別中國與南海爭端國之間的分歧,以及中國與東盟其他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把兩者嚴格的區分起來,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彭光謙:三個層次。越南、菲律賓一個層次,印尼和馬來西亞、文萊算一個層次,其他國家算一個層次,利益是不一致的。
王珊:對!再有一個,要扎實的推進南海維權的相關機制建設。一是說,我們從機制上,從海上執法,要加強政策協調與聯動。另外現在我們設立了三沙市,正式組建一個地級的行政單位,所以要有相應的軍事配套機關,這在維權和執法上,更增加了針對性和權責的歸屬意識。
第三個建議,就是解決南海問題,我們不能說只靠一手,還是應當兩手。一手就是說要加強與南海爭端囯的政策磋商,當然十年前,中國與周邊國的南海爭端方,與東盟共同簽訂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那麼經過十年的效果看,南海其他爭端方,沒有嚴格的履行各方行為宣言,那麼現在在南海問題的多邊場合,越菲動輒就提《南海行為準則》,把中國視為《南海行為準則》的破壞者,或者說中國要改變現狀。其實一方面越菲加緊在所佔島礁,推進它的軍事、經濟和能源開發各項戰略。另一方面,對中國正常的維權活動,又視為改變現狀。作為中方來講,我們並不排斥制定《南海行為準則》,而且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第十條,已經明確提到了,就是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朝制定《南海行為準則》方向努力。而且不久前,中國也表態,在適當的時機,可以討論《南海行為準則》問題。我想在制定《南海行為準則》問題上,中國應當適當的把握節奏,根據形勢的發展和變化,適時提出中國的主張,把中國的主張在《南海行為準則》當中充分的體現出來。再有就是剛才大家都已經提到的,就是說在南海問題上,維權上還要加大硬的一手。我們漁政船進入釣魚島的12海里進行巡航執法,另外最近中國漁政的310船,還有其他的執法船舶,圍繞南沙走了一圈,這些都是硬的一手。只有把這些舉措和措施綜合起來運用,那麼對於維護中國的東海權益和南海權益,才具有實質性的效果,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