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12日在港表示,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空間變窄,結構性減稅已成為中國經濟政策宏觀佈局的主要載體和手段。
新華社報道,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12日在港聯合主辦“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高培勇在論壇上作了題為“中國經濟形勢與政策——一個基本透視”的主旨演講。高培勇表示,震蕩中前行是社科院對中國經濟的一個基本判斷。根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對內地若干學科經濟學家所做的中國經濟形勢進行會診式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的經濟學家都認可二季度7.6%的經濟增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谷底。
高培勇表示,雖然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GDP增速開始下滑,並於今年二季度跌破8%的心理底線,令人不免對中國經濟前景憂心忡忡,但是若從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等情況來看,則會令人對中國經濟判斷感到樂觀。無論是農村居民收入還是城鎮居民收入並沒有以同樣比例下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態勢。此外,在企業利潤率方面,雖然國企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利潤出現下滑,而且國企利潤下滑幅度較大,但是其他類型企業的利潤仍然處於上升狀態。
“國企利潤下滑是和企業利潤向平均利潤率的回歸直接相關。” 高培勇表示,外商投資企業利潤下滑則與國際大環境有關。因為大量外商投資企業是從事加工貿易,直接受到歐美經濟震蕩的影響。
高培勇表示,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空間變窄,再試圖使用例如2008年、2009年的超劑量大規模經濟擴張措施去起動經濟,不僅在客觀上不允許,在主觀上也面臨方方面面的反對之聲,既不能再以犧牲調結構為代價實現財政擴張,也不宜以推高物價為代價實行天量的貨幣政策,而結構性減稅得到廣泛認可,成為整個中國經濟政策宏觀佈局的一個主要載體和手段。結構性減稅一方面通過擴大企業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來實施擴張,另一方面又不致帶來物價上漲和結構調整方面的麻煩,既能有擴張之效,又較少負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