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自2008年開始,中國全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計劃在“十二五”期間覆蓋全國城鎮20%住房困難家庭,讓群眾共享改革成果。這5年也便成為中國歷史上政府對住房保障投入最多、建成規模最大、工作成效最明顯的時期。“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正越來越接近現實。
對困難家庭實行“托底”保障房建設獲突破性進展
據新華網報道,山東省滕州市52歲的劉鳳華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壓,幾乎沒有勞動能力,兩個兒子分別在青島一所大學和當地一所初中上學。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全靠做清潔工的丈夫每月1100元的工資和不到600元的低保收入。
2010年12月,劉鳳華一家搬進了當地建設的荊善安居南區的保障房。“23年裡我們搬了16次家,現在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心裡覺得特別踏實。”面對記者,劉鳳華流下了欣喜的淚水。
劉鳳華的故事,只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中的一朵浪花。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發展之基。對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托底”,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2008年中央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來,國務院先後十幾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在高層的強力推進下,各地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日趨加大。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累計有2650萬戶城鎮住房困難家庭住上了新房,實物住房保障受益戶數占城鎮家庭總戶數的比例,由“十五”期末的5%左右提高到了11%。此外,還有450萬戶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租賃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