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蘇貞昌的退縮,謝長廷、辜寬敏等大老,都一再強調民進黨處理兩岸議題的急迫性,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長期沒有認真思考過兩岸議題的他,一方面為了替個人的政治前途鋪路,一方面則因為個人知識量的匱乏,提不出對民、共交流的具體對策,導致民進黨的兩岸工作已陷入原地打轉的虛耗狀態,終而逼出黨內另一波以謝長廷、蔡英文為首的政治聯盟契機。
對謝長廷而言,眼見蘇貞昌既無法提出具體論述,又不願接受“憲法共識”,現在的他,顯然已經無意繼續爭取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相反的,既然“維新基金會董事長”的名義,已為他成功完成兩岸破冰之旅,實在沒有理由不繼續深化基金會的層級與功能性;況且,比起背負政治責任的黨職,民間身分是更具自由度與彈性,與其與蘇貞昌共處一室、面面相覷,不如靈活扮演民、共交流的民間推手。
不僅如此,在沒有黨職包袱的狀態下,謝長廷更能掌握絕對的空間,以兩岸議題作為號召進行派系結盟,籌設具有實質影響力的二O一四輔選團,擴大青年軍投入縣市議員選舉的員額;而綠營的縣市長候選人,在不得不歡迎民、共交流的前提下,當然也必須與謝系維持緊密關係,無形中都為謝創造出黨內的高度。
而在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羅致政當選第一時間,就允諾會為新北市輔選的蔡英文,自然成為謝長廷的作戰盟友。
有人會問,謝、蔡兩人在二O一二的“總統”大選留下不少嫌隙,且蔡英文志在參選二O一六,與謝長廷的目標不一致,雙方要如何談合作?必須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謝長廷訪問中國大陸前,蔡英文就對外表示樂觀其成;在謝自北京返抵桃園機場時,蔡的核心幕僚洪耀福更以“我代表蔡英文”的身分到場接機。更別說近期以來,蔡不斷對外強調“信任”謝長廷能處理好兩岸事務,都清楚透露出謝、蔡合作的端倪。
就選戰策略來看,“謝、蔡聯合輔選團”的亮點,就是兩人能結合選民對二O一六的期待,將地方選舉上綱為挑戰中央政權的試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