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京報:中印邊界衝突是一場仍在反思的戰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6 10:21:19  


  
  其實,對於中國軍隊這一決定,不但印方當時理解不了,國際和國內的政界、學界至今依然存有爭論,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泰晤士報》評論道:“中國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與其說使人們鬆一口氣,不如說使人們大吃一驚。”
當時,國際國內對中國這一行動的普遍看法是,中國軍隊之所以後撤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由於當時中國剛剛度過3年困難時期,國內經濟面臨很多問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將給國民經濟的恢復造成拖累。

  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政府是為了避免戰爭長期化,這不利於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據參戰的中國老兵回憶,反擊戰開始後,解放軍勢如破竹,印軍想不通,中國軍隊靠什麼獲得給養,他們還以為我們有什麼高級食品,吃一頓能管好幾天。其實很簡單,我們就是靠老鄉支前,靠牛馱人背。據統計,戰爭期間,用於支前的牦牛就有3萬頭之多。

  另外,複雜的地理障礙、惡劣的氣候條件也是中國軍隊進行後勤補給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根據青藏高原的氣候變化規律,每年的12月至來年4月,作戰區域的山口會被大雪封閉,軍隊根本無法展開大規模行動。

  除了以上猜測外,更有分析認為,中國軍隊後撤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介入所致。由於中蘇關係交惡,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雖然表面上宣布中立,但暗地裡做起支持印度的勾當。有資料顯示,戰前,蘇聯向印度提供了13個陸軍師、兩個空軍師的武器裝備。

  當時,美國不但開始向印度提供大規模的軍事援助,其“進取號”航空母艦還從太平洋駛向印度洋,進入孟加拉灣,揚言一旦衝突威脅到印度領土完整,將向印度提供有效的軍事支持。

  對於中國單方面撤軍的動力,基辛格認為,中國決策者進行決策時一貫注重透徹分析、周密籌備、把握國際政治變化,不會不顧及上述因素。但是,中國政府和軍隊向來有不怕鬼、不信邪,任何外部力量和自然條件從未徹底動搖中國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的決心。中方之所以實施單方面撤軍,主要還是根據明確的戰爭目標行事。因為中國軍隊進行自衛反擊戰的目標並不僅僅是為了收複被蠶食的領土,而是為反擊印度的邊境挑釁。

  其實,除了戰爭目標規定外,中國軍隊後撤更有對中國周邊各大戰略方向的綜合平衡考量,早在衝突爆發前,毛澤東就曾向尼赫魯捎話透底,中國的主要注意力和鬥爭方針是在東方,在西太平洋地區,在凶惡的、具有侵略性的美帝國主義,而不在印度。中國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於美國,西方又樹敵於印度。

  可惜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印度戰爭決策層在衝突前錯判了形勢,認為中國軟弱可欺,企圖通過“前進政策”進行領土蠶食。通過有效的軍事行動,把印軍推回去,中國收兵是因為預定的目標已經達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