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11日電/美國總統奧巴馬連任,固然有助於維持美國全球戰略與外交政策的穩定性,對國際社會認識及理解美國未來四年內政、外交的政策走向提供了一定意義上的可預見性。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美國將持續推動其重返亞太地區的再平衡戰略,因歐元主權債務危機,美歐從重歐輕亞,轉變到重亞輕歐,從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紀,全球力量重心轉移,蓋亞太目前是全球經濟最蓬勃的地區,重返亞太戰略,包括軍事、政治、外交,多管齊下,主要還是著眼於經濟,保障並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既得利益,牽制並圍堵中國大陸,目的在繼續掌握其在亞太區域的主控權。
美國衰落、中國崛起,兩國間競爭猜忌日增,戰略夥伴關係瀕臨解體,中國是區域大國,而美國是全球霸權。在軍力上大陸尚無與美國抗衡的實力,而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及其亞太助卿坎貝爾行將離開公職。他們認為強化美國與盟邦的關係有助於制約中國大陸,希圖糾合東協各國,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來遏制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影響力。
在政治、外交上,美國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韓國、泰國亞太傳統盟友的關係,積極拓展新加坡、印尼、印度、越南等新盟友的關係。在亞太地區的多邊關係上,積極參與東協論壇以及東亞峰會等區域性多邊組織。
軍事上,加強傳統盟國合作,調整在關島軍事部署,日美重修《防禦合作指南》,駐軍澳大利亞強化第二島鏈防線,美國在澳洲擴大軍力部署計劃,陸戰隊將在此訓練和舉行美澳聯合演習。
達爾文港是通往東南亞的門戶,美艦經常進出,增加在澳洲駐軍,從澳洲達爾文港進入南海,比從日本和韓國的美軍基地要近,且在中國中短程導彈射程之外。
此前,中國大陸為了維護南海主權,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緊張博弈。美國軍政領導人都已反覆表明,美國不會從亞太撤退,不會允許新崛起的權力將美國在本地區的支配地位降至其次的位置,縱觀全球海上力量近年來的發展,美國霸權的核心支柱是其佔據優勢的軍事力量,而在軍事霸權力量中,海權的優勢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可見南海問題背後的美國因素至關重要。美國的介入使南海局勢變得錯綜複雜。
連任後,奧巴馬將訪問柬埔寨、緬甸和泰國,表達美國促進民主政治改革願景,從而試圖影響於大陸地緣政治關係的東南亞國家,美國擬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泛太平洋經濟區,取代東協十加一或十加三,伺機引發並介入南海與東海爭端,從中圖利,防止亞太經濟和政治重心向中國傾斜。
由美國面臨的全球性與區域性的外交重點來看,從面對利比亞、伊朗、恐怖主義、中國的崛起、阿富汗戰爭、敘利亞內戰、朝鮮、伊朗核子試驗、中東困擾不斷、以巴問題、印巴問題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問題、沙特阿拉伯與伊朗、伊拉克問題未了的複雜國際情勢,大選後,選民以及國際社會當關注這些議題在奧巴馬連任後美國外交政策上的後續發展。
然而,美國國內,國會兩黨對峙,經濟財政窘迫,國防預算大幅度刪減的現實情況下,其綜合國力相對下降,欲作出正確的戰略回應,顯得力不從心,要施行其有效的對應政策難度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