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腐敗既是制度問題,也是發展問題
從宏觀上觀察,印度的腐敗現象在經濟尚處起飛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有一定代表意義。印度人口多底子薄,經濟基礎在英國殖民時期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東西,殖民者走後留給印度尚稱正面的基本上就是英國的那套制度,然後再加上尼赫魯從蘇聯借鑒來的印度式統制經濟制度,這兩種制度的結合在印度是否有效呢?印度學者的基本評價是無效,並因此對尼赫魯在現代印度發展道路上所起的作用提出質疑。
印度巨富、軟件巨頭印孚瑟斯公司創始人尼勒卡尼在他的一本關於印度發展的著作中曾經提出過一個觀點,認為印度選擇民主制度並沒有錯,但印度的毛病在於在民主制度之上加諸了統制經濟模式,後者基本上是以計劃經濟模式運行的,而這種模式其實並不需要民主制度,並且印度的民主制度實際上還損害了計劃經濟的運行,這被認為是印度為什麼遠遠落後於中國的原因之一。和大部分西方國家不同,印度是先建立民主制度,再搞資本主義經濟,而西方國家都是相反,這個顛倒的次序害苦了印度,也是可以解釋為何同為民主制度,卻在印度出現很不可思議現象的根本原因。
印度的政治制度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發展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印度的大多數社會病症是和發展緩慢聯繫在一起的,未必就是根本性制度的失敗。上世紀90年代初,印度政府下定決心進行改革,其主要目標是將經濟運行制度中的不合理限制及阻礙企業自主發展能動性的障礙予以解除,這從總體上看不是傷筋動骨之舉,說明印度精英對國家的根本制度還是有著強大信心。經過20餘年的發展,印度終於擺脫了“印度式速度”,走上了崛起的道路,說明當年的改革之舉是符合印度現實的,這個顛倒的次序仍有可能通過各種適當的措施得到糾正的機會。
當前比較突出的腐敗問題是否有可能隨著經濟繁榮而逐漸下降呢?沒有確切的答案,就算是最樂觀的分析者也不可能給出明確的預測,但展望印度治理腐敗的前景,以上述所舉的一些制度性問題,如政治上高度分散、再分配制度難以均衡、貧富差距過大等,應當說經濟繁榮本身尚不足以解決,換言之,印度雖常常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恐怕也已經面臨政治改革的問題,這從去年爆發的抗議腐敗的大規模社會運動來看,可以說已露端倪。但從印度獨立後60餘年的政治進程觀察,或也可有把握地預測,未來的改革即使是激烈地涉及利益集團,也不會動搖印度的立國之本,那就是民主和世俗,這正是印度與其他南亞國家相比取得較出色成績的根本原因,所謂“潑臟水而不潑小孩”之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