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由於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中共視之為“一中亂表”,會出問題,因而改為“一中不表”,以確認其一中立場。但“一中不表”可能還是比較尖銳,沒有正式提出,才又回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立場(孫亞夫2005年清大演講,以及胡錦濤2008年的英文版本)。
質言之,兩岸的差異乃在於對“一中”的“表與不表”,兩岸緊張時,北京實不願表,兩岸和緩時,台北表也無妨,反正“一中”仍存。現在的問題是,“一中各表”與“一中不表”有無交集?若分開處理,兩者的交集在一中;若整體觀之,兩者無交集可言,也都說得過去,但看雙方是否求同存異,擱置爭議,是否與如何積極開啟兩岸良性互動的進程,存乎一心。
自2008年勝選以來,馬先生已經表示一個中國原則不是問題,兩岸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展開談判,亦即明確表達“一中各表”的立場。同時也積極為熊貓來台做準備,再加上2008年7月1日就已啟動的週末包機與觀光客來台的政策,可說是已經充分向對岸傳達了善意。
而北京方面,好似也有善意的回應。至今,北京在外交上的三段論法是: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而北京對於兩岸關係的立場則為: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以此觀之,兩岸的地位現已由隸屬性(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轉為並列性(大陸與台灣同屬一中)。此乃因為中共在國際上已站穩腳步,不必擔心台灣去挖牆腳,同時還可強化兩岸對等的地位。因此,一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變成為北京可以想但不必說的一種策略,這也提供了台方一些較大的戰略空間,因為你不說明白,那台方自可擴大解釋,“一個中國”可以是“中華民國”,但也可以是中華民族(一中屋頂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