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熱錢流入”說
這次人民幣從貶值到升值的轉變相當突然,升值速度超出預期,一家國有大行交易員稱,“7月時客戶還預期人民幣會繼續貶,8月突然升值。如果說8、9月份升值是QE3效應,但進入10月份後,美元上漲人民幣也漲,這就不是QE3能解釋的了,看到這種情況市場都有點恐慌,客戶結匯明顯增多,銀行也都拋美元,升值速度驟然加快。”
在今年8月中旬,中間價創下6.3495的年內新低後,人民幣匯率從8月下旬悄然重回升值軌道,直到10月中旬後才屢屢出現“漲停”,升值速度自此明顯加快。
從10月25日首次觸及“漲停”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從6.24升至6.22左右,累計升值約0.4%;中間價從6.3047升至11月29日的6.2910,累計升值約0.2%。
對於人民幣的加快升值,不少分析人士將之解讀為美聯儲9月份推出QE3帶來的負面效應,即熱錢重新流入。但股市從美聯儲宣布QE3時的2125點下跌到2000點以下,樓市亦仍受到種種調控政策限制,都不支持“熱錢”流入之說。
而各方面數據也未顯示熱錢在加速流入。從10月銀行代客結售匯情況看,雖然順差上升,但銀行代客結匯環比下降9.1%,售匯環比下降10.6%,是售匯降幅大於結匯降幅導致淨結匯增加,且10月份遠期結售匯仍為逆差。
從跨境收支情況看,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入環比下降4.9%,支出環比下降6.3%,收付逆差53億美元,連續兩個月小幅流出,其中內地對香港繼續保持資金淨流出。
“10月份的統計數據尚不支持當前我國跨境資本流入壓力顯著增加的判斷。”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11月21日在答記者問中稱。
此外,10月以來,多家銀行先後下調小額外幣存款利率,調整後1年期美元存款利率最低的僅為0.70%,這或許亦是推動客戶加快結匯的因素之一。
美元供應量突然加大,原來最大的需求方——央行卻不再現身,導致市場供求極度失衡。
銀行有美元頭寸限制,必須平盤,而央行卻不再買美元。但央行仍然在通過中間價控制匯率,去年底人民幣“十連跌”是央行將人民幣價格定得過高,現在正相反,央行將人民幣價格定得過低,每天的中間價都遠低於前一天的收盤價,所以人民幣即期匯價一開盤就漲停。只要央行不入市,這種情況就會持續下去,上述國有大行交易員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