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ven Barnett透過視像稱,港府有需要多管齊下,以減低樓市對宏觀經濟及金融體系造成的風險。 |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香港樓價由2008年至今大升1倍,由此導致的潛在經濟風險受到業界關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發表報告警告稱,本港物業價格在去年底短暫緩和後,今年又重拾升軌,目前與整體經濟活動放緩“逆向而行”,已經成為本港的“最大內部風險”。
IMF認為,港府有需要多管齊下,除壓抑樓市需求外還應進一步增加土地供應,以減低樓市對宏觀經濟及金融體系造成的風險。IMF贊同本港就樓宇按揭貸款所推行的逆周期審慎監管措施,認為有助加強銀行的風險管理及承受樓市一旦大幅調整所帶來的衝擊的能力。
香港文匯報報道,報告指出,今年初至今本港住屋價格已上升兩成,與2008年谷底水平相比更升達一倍。近期中小型住宅物業的升幅尤其顯著。究其原因,報告認為是“新落成房屋供應有限、本地及境外買家強大需求,以及美國輸入低息率等多項因素”,導致本地樓價不斷上升。
量寬熱錢湧入 推高港樓價
IMF亞太區主管Steven Barnett昨日於記者會上補充稱,美國推出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導致國際熱錢流入本港,也是推動樓價上升的一大因素。他警告稱,樓市已經成為本港的“最大內部風險”,未來一旦出現調整,將會影響市民的家庭消費,銀行也將受到波及,並會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令家庭財富減少,消費進一步下降,最終拖累整體經濟表現。不過他亦承認,短期內出現此種風險的可能性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