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莫言瑞典演講被指又臭又長:像個老太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6 20:14:41  


 
  三個似乎最關鍵的故事
 
  莫言的演講稿題為“講故事的人”,這同時也是英國藝術批評家約翰.伯格一本隨筆集的名字。
 
  莫言的演講幾乎全是在講故事,先講母親的故事,再講創作的故事,最後講的三個似乎最關鍵: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自己舉報過一個參觀苦難展覽不哭的同學,多年之後因為告密而懺悔。
 
  莫言總結說,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年輕的時候,因為反駁老長官“我不是人嗎”而得意,現在則覺得內疚;最後是聽爺爺講的故事,風雨大作的廟宇裡,八個泥瓦匠在避雨,他們需要找出那個有罪的人出廟接受懲罰,七個人都認為是第八個有罪,結果把他扔出廟宇時,廟就塌了。
 
  和莫言的所有表現一樣,對於這份演講稿,贊貶都有。貶的人說莫言的演講“又臭又長”、“只講自己的人生和作品”、“像個絮絮叨叨的老太太”、“沒有情懷”,“演講太一般了。一堆感傷,並無神奇。苦難並不是文學。母親並非信仰。”
 
  香港作家廖偉棠直接在微博中表示,莫言“假哭”的故事放在演講裡不妥:“關於哭的故事,我覺得是非常可怕的,莫言再一次偷換概念。……你的小學同學在表演哭,不等於今天現實中哭泣的人都在表演哭,你可以有不哭的權利,但絕對不能說哭的人就是在表演。”
 
  讚揚的人則認為他的故事意味深長。網友“樹下馬蘭”這樣解讀三個故事:“第一個,人人都在演戲,人性就是裝;第二個,人人都在自說自話,溝通就是雞同鴨講;第三個,人人都是愚昧的,存在就是合理。”
 
  作家陳村在微博裡透露:“今晚和朋友們吃飯,王安憶幾次讚賞莫言講的最後一個故事。”同為作協副主席的王安憶,此前一直被拿來和莫言作比較,被認為是一位“低調”、“中立”的作家。
 
  蔣方舟在網上也表示對莫言的最後一個故事很喜歡:“最後那個故事,怎麼解讀都會挺有意思的,如果從政治學的角度解讀其實還挺大膽很深刻的。相互勾心鬥角的結果可能是整個廟宇都塌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