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一位學者指出,根據測算,預計造地獲得的經濟效益為50萬-100萬元/畝,“僅一期工程就可能產生75億-150億元的直接收益”。
“不能簡單地認為延安‘削山造城’就是政績工程。”延安大學管理學院一位教授指出,這些年來,中西部與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差距在縮小,但城市化差距卻在拉大。目前中西部城市化發展處於高速增長期,“讓中西部慢下來,很難”。
得益於石油產業,2011年延安市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達到東部地區中等水平,城鄉收入水平已走到陝西省前列。按照延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延安城市人口將達到80萬人,2030年將達到100萬人。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研究城市經濟問題的學者之一,長安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王聖學表示,城市化進程中應有充足競爭力的產業和實體經濟來支撐。城市管理者避免人為拉大城市骨架,搞“大規劃”的造城運動,應樹立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的理念。
除了石油外,由於缺乏多樣性實體經濟的支撐,城市人口擴張不足,有當地學者認為,實踐大體量“削山造城”規劃,雖然不能一概否定,問題在於,這類新城的效率和收益率都會遞減,最後很難達到預期的發展邏輯。
延安計劃利用2-5年時間,將以石油化工、現代農業、旅遊服務業為龍頭,發展可持續經濟,推動城市化。
延安提出,將把新區建成環境優美、適宜人居的現代生態園林新城。但還有人擔心延安新城計劃對環境的影響。如何在“削山造城”的過程中尋找到對人類有利又對自然界損害最小的平衡點?
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要求,新區建設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按照“大平小不平”的原則,隨山就勢,科學設定坡降比,確保新城錯落有致。本著低密度、多綠地的原則,合理確定建築密度和高度,加強新區內外生態環境建設,對周邊山體有削有留。
從一開始起,延安的“削山造城”就是一件費思量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