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者秋風說:“平墳運動是有悖信仰習俗,輿論應當一致反對。強制平墳不合習俗、不順民情,侵犯了公民的信仰自由權利。在這場運動中,個人的尊嚴與選擇自由遭到踐踏,但河南的某些官員認為,從長遠來看,民眾的福利是增加的,所以必須以行政的命令強制執行,這種功利主義是當前某些政府官員的執政思路。它必須停止。”
但身處漩渦中心的周口市卻似乎不為所動。
一直到11月14日,周口市領導到基層調研殯葬改革時,“再次對‘典型引路、黨員幹部帶頭推進平墳複耕的做法給予肯定’”。
11月中旬,包括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姚中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等26位學者發出聯名呼籲書,要求河南應立即停止正在進行的“平墳運動”。
11月16日,國務院發布第628號令,對《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條進行修改,删除了其中的“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有評論認為,新條例取消了民政部門平墳的權力。
至此,周口市才低調宣布平墳複耕暫告一段落。
對於為何開展這樣一項“改革”,周口市副市長劉國連曾說:“如果不下決心推進殯葬改革,大力推行火葬,那麼,死人與活人爭土地、爭資源的問題將日益嚴重。”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則說:“平墳運動名義上為‘複耕’,實為‘賣地’,‘縣產業聚集區亟待西擴’才是平墳運動的真實理由,通過平墳搞來的土地就可趁機拿來徵地,進一步招商引資,製造GDP。周口平墳與其他地區的填海造地、削山造城並無區別,都是出於土地財政的需要。”
平墳的邏輯與賬本
周口素有豫東糧倉之稱,2011年,周口市糧食產量為74.7億公斤,位列河南省第一位。但這個第一卻是來自高密度的人口分布。周口全市人口1238萬,耕地總面積1200多萬畝,人均耕地不足1畝。而據2009年的數據,周口市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純收入均居河南省倒數第一位。
鄭風田說:“這反映出靠種地是掙不了錢的,也增加不了GDP。所以,周口市官員所稱的用地方式轉變就是把農用地轉變為工業用地,進行招商引資,創造GDP。”
2012年5月,周口市市長岳文海在其發表的一篇名為“加快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奮力推進富民強市新跨越”的文章中寫道:當前全市正處於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關鍵時期,一批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大項目急需落地。可以預見,“十二五”期間,全市建設用地需求將集中噴發,建設用地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土地問題將成為貫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始終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
而在同月周口市人大所通過的《周口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則可以看到:在“十二五”期間,包括建成周口通用機場,周口至南陽的高速公路,建成中心城區至項城、淮陽、西華的快速通道……
其中,僅機場建設就需要用地1.5萬畝。
而按照河南省的要求,《周口市土地整體利用規定》確定,周口的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增加7500畝。如此,保持糧食增長需要地,城市建設需要地,招商引資也需要地,周口市對土地之渴求可見一斑。
所以,外界普遍認為,周口市積極平墳,並不是為了複耕,而是以增加用地的方式,利用我國土地管理規定中的“增減掛鈎”條例,將增加的耕地轉變為建設用地。而在2011年9月,國務院發布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允許河南探索開展“人地掛鈎”政策試點。比起過去只能在縣域內進行的“增減掛鈎”,新政最大的突破在於,允許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跨縣流轉。
2012年11月,周口市一下轄縣負責人向媒體表示,該縣平墳所增的3000多畝地,已經作為“新增耕地”呈交周口市,由其統一向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申請“增減掛鈎”指標。
如此一來,周口市借平墳複耕增加的3萬畝耕地,很快便可以“置換”出3萬畝建設用地。
周口市國土資源局一名官員向媒體表示:“現在(將平墳複耕所得的3萬畝耕地)全都作為新增耕地上報省國土廳了,但不知是否會得到批准……多少批一些也是好的。”
周口市是整個河南的縮影。
直至2010年,河南城鎮化率只有37.7%,遠低於全國49.68%的平均水平,居全國倒數第五位。城鎮化發展需要土地,尤其是可做工業、房地產開發的建設用地。
而出於保糧考慮,近年來,中央批給河南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每年只有25萬畝左右,而根據河南自身的建設規劃,其每年土地指標缺口在50萬畝以上。
鄭風田說:“傳統的土地複墾、土地整理在河南已空間不大,平墳複耕、建設農村新社區讓農民‘上樓騰地’便是政府能找到的不多的辦法之一。這就是所謂的活人與死人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