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人民日報報道,1月15日,民政部召開全國民政系統視頻電話會,一直到縣一級。對近期的輿論批評,部長李立國在會上坦言,民政工作發展不平衡有制度建設滯後、安排缺失的不足,也有民政部門在接受公眾和媒體監督中存在的一些不適應之處。他強調,民政系統一定要在公眾關注和媒體監督中解決問題、推進工作。
這個會議也使一個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又一次浮現在公眾面前:政府與輿論,如何實現良性互動?
面對輿論關切,有些部門為什麼習慣躲?
“一是應對媒體素養欠缺。二是怕擔責,怕丟官。三是誤以為公眾知情了,事兒就難辦了”
曾經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城市的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經濟適用房搖號“六連號”情況。但這個新聞發布會卻不設記者提問環節,僅持續了約55秒鐘。
近些年,媒體就公眾關切採訪有關政府部門遇阻的事例也出現了不少。一些部門干擾、阻止新聞報道而曝出的惡性事件也時有發生。1月9日,央視記者因深入調查環洞庭湖水質環境被打一事,也再次引起各方關注。
這些事例說明,有的地方在公開信息、回應公眾關切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什麼有些政府部門那麼怕被採訪,那麼怕輿論關注呢?
“一些政府官員遇事怕媒體、躲記者,究其原因,一是應對媒體素養欠缺。這成為執政能力結構系統中的‘短板’。二是怕擔責,怕丟官。三是誤以為公眾知情了,事兒就難辦了。”南京大學新聞研究所所長丁柏銓說,“但實際上,及時回應公眾關切,有利於社會穩定,有利於最終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