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豬賣菜養奶牛
世易時移,產業生態的今昔已不可同日而語。
從2008年起,一場史上最大力度的煤炭整合和兼並重組從山西拉開序幕,其後數年,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資源省市都陸續出現了不少體量以百億、千億計的“巨無霸”煤企。
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競爭格局悄然形成。在此過程中,小型煤企或被關停,或被“收編”,但對於大型煤企的領導人而言,業務重組、秩序構建、安置冗餘等諸多棘手的問題成為“擺在案頭,壓在心頭”的新難題。
長期關注能源政策及政商生態的學者曹新告訴記者,在整合重組漸近尾聲之時,“不同省市之間、大型煤企之間其實開始了新一輪的競爭,並且都暗自較勁”。
在此背景下,以煤為基,整合資源、多元發展、拓展增長點等策略成為各大巨頭的不二選擇。如果對排在前50的大型煤企的產業構成做一個基本梳理,不難發現,基於自身禀賦和資源優勢,大力向電力、煤化工、鋁業、機械製造、建材、物流等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的模式,仍是煤企多元化戰略的主流。在此基礎上,房地產、新能源、金融、文化旅遊等與主業關聯性不太大的業務,也成為很多煤企涉足的重點領域。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觀察員李朝林向記者介紹,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產品增值,可以培育持續的利潤增長點,“借助煤、電、鋁或煤、焦、化等產業鏈延伸,獲得垂直一體化的成本優勢是很多大型煤炭集團的成功做法。”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後發現,前50強煤企中,涉足電力的企業在30家以上;涉足煤機等裝備製造的企業達24家;涉足地產的企業包括龍煤、山煤、京煤、伊泰等22家;涉及礦山公園、礦井參觀、地方生態等旅遊產業的企業包括同煤、伊泰、開灤等9家;涉足無水葡萄糖、各種制劑、頭孢等制藥行業的企業則包括冀中、伊泰、徐礦、烏蘭煤炭等6家。
除此之外,各大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和意願,涉及的業務包括航空、農業、客車製造、膨潤土、甚至服裝、餐飲、IT等多達60餘種。由此,煤炭大佬們嘗遍“由地到空”,“由黑到白”,“從黑變綠”等各種多元化的百般滋味。
2012年5月初,陝煤化集團投資乳業的消息成為業內人士熱議話題;6月,山西焦煤集團與河南雙匯集團擬定在太原共同建立一家生豬屠宰基地,建成後,銷售額可達30億—40億元;7月中旬,又傳出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將投資新絳縣晉南農產品商貿物流園,涉足“賣菜”業務。
若時光回溯五年,這些“芝麻大的生意”對於財大氣粗、擁煤自重的煤企大佬而言,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而當此類消息密集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時,人們不免疑惑:難道僅僅產業的不景氣,就能把曾經風光無限的煤老大們逼到賣菜養牛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