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日前,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對2013年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燕趙都市報報道,多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持續關注農業、農民、農村問題,此次出台的文件有哪些新亮點,農民又能夠享受到哪些實惠?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三農問題研究專家、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院長王慧軍教授。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記者: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主要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王慧軍:縱觀近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焦點始終集中在三農的出路問題上。200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主題是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的收入;200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建設;200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200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把發展現代農業放在首位;200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加快水利設施建設與改革的問題;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通過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的供給保障能力。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近10年來,儘管中央一號文件一直重點致力於發展三農問題,尤其是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政策取向從多予少取放活,到支農惠農再到支農惠農富農,但農民收入始終與城鎮居民收入有較大差距,只是近兩三年增收幅度才超過城鎮,但城鄉發展仍然不平衡。歸集原因,在於農村的發展活力不足,農村發展要素出現了城鄉倒流。
記者:與以往相比,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突出亮點在哪裡?
王慧軍:以往的一號文件在從生產力要素上促進農村大眾問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調整農村生產關係,解決制約農村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瓶頸問題,通過調整生產關係增強農村發展活力,解決城鄉、工農、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把農業的經營主體轉向一些專業大戶、農業公司、專業合作社,實現土地、生產要素的有序流轉。
解決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問題,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解決由於土地零碎化,難以形成規模,不能發展現代農業的問題,這次調整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必須在穩定土地承包基本制度的基礎上,不隨意改變農民的產權,在充分尊重農民權益,農民自願的基礎上經營權實現有序轉移,解決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問題。
記者:現代農業的發展,是否必須要依靠規模化生產?
王慧軍: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充分依靠科技進步來實現,但是技術的應用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只有實現規模化經營,才能實現標準化管理,體現出技術的效果。現在有的農民種植小麥畝產1000斤,有的畝產卻還只有五六百斤,均質化程度很差,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一家一戶難以實現標準化管理,只有實現農業的標準化管理,才能真正使我國走上發展現代農業的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