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深刻變革已經拉開序幕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提出了“中國夢”的說法。與此同時,人們認為中國城鎮化過程進入了後半程加速階段。人們從新型城鎮化找到了實現“中國夢”的希望。
很多學者稱,當下中國社會改革迫近深水區,中國社會的進步已經推進到必須通過改革來創新和完善社會制度的新階段。後半程的改革恰好與後半程的城鎮化相遇,似乎也意味著社會各領域變革的時空格局最終到來。未來新一輪發展或將借助新型城鎮化換檔提速。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的文章稱,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歸根到底是人的城鎮化,其能否托起“中國夢”,關鍵取決於能否深層次地理清和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
比如,“農村中國”與“都市中國”之間隔著深深的鴻溝和難以融合的價值觀差異。農村精英流失造成“農村失語”問題,最終造成群體性事件。在現實情況下,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如何平衡好城鎮的觀點與三農觀點,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人民日報》稱,提高城鎮化質量,迫切需要摒棄對農民工“經濟性接納,社會性排斥”的功利主義“二元態度”。
一些學者將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稱之為,是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公私合營改造、30多年來的改革開發之後的“第三次社會變革”。第三次社會變革正是針對一些根深蒂固的頑疾,預計需要推進30年以上。
這將是中國未來所面臨的最為困難的發展時期。歷史無數次地告知後人,任何一次社會變革,都是“利益的再平衡”的集中爆發與“殘酷博弈”的過程體現。
一場即將改變中國未來的深刻變革已經拉開序幕:一方是憑借強大資本實力“覬覦”廉價土地已久的“利益階層”,另一方是幻想通過“土地換身份”來實現與城市人“同富貴”的農民們。雙方“殘酷博弈”的過程將深刻體現出“政府的利益傾向”,而這正是這場變革所昭示出的深刻社會意義之所在。
如果順利度過這一階段,中國將在新中國成立百年之前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也具有樹立表率和傳播價值觀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