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25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2013年《法治藍皮書》。
據人民日報報道,法治藍皮書共分為總報告、專題報告、國情調研報告和地方法治四個部分,對立法、犯罪形勢、不動產徵收、城市防災減災等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圍繞政府透明度、司法透明度、檢務透明度、政府採購等進行了專題調研,並提出相應的制度完善建議。
立法更重公眾參與
公開機制有待健全
法治藍皮書指出,繼2011年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建成以來,立法工作重心從填補立法空白逐步向制度完善、提高立法質量轉變,並更加重視立法的公開與公眾參與。
調研組在調查後發現,在法律法規出台前向社會公布草案,並公開征集意見已成為立法的必經程序。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共有10部法律草案公開征集意見,還有數十部法律法規草案和部門規章草案通過國務院法制辦公開征集了意見。據統計,2012年《預算法修正案(草案)》征集到330960條意見,遠遠超過了2011年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公眾參與規模。
然而,法治藍皮書同樣指出,當前的立法工作還存在清理滯後、公開不到位等問題。法律的制定修改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對相關的法律制度進行全面清理、修改,就難以落實新制定或者修改的制度。調研組負責人、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林指出,2012年實施的《行政強制法》就因為大量的法律法規清理工作未能在該法出台的同時或者出台後及時完成,導致新法難以在保障公民權益方面立即發揮作用。
同樣,立法公開還有待進一步深化。目前立法草案的公開往往局限於草案本身,缺乏起草說明、背景材料等,公開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公眾參與也呈現出極不平衡的狀況。有的參與廣泛,有的則無人問津,使得立法參與機制運行不暢。
管理體制有待理順
信息公開艱難前行
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實現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法治藍皮書指出,經過多輪改革,大批行政審批項目已經被取消或者下放,但違法設置審批、審批項目及辦理不公開、辦事效率低等問題仍然存在,其根源就在於行政審批權力未得到科學的配置。2012年發生的多起食品藥品安全事件以及安全生產事件,都與管理體制設置不科學有關,導致監管力量分散。
作為建設法治政府的一項重要內容,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法治藍皮書指出,2012年中國政府透明度繼續提升,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成效明顯,但部分領域主動公開效果仍不理想,申請公開障礙重重。
調研組選取了59個國務院部門、26個省級政府以及43個市級政府,對其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情況進行了調研測評。結果顯示,信息公開工作水平整體呈現向好發展的趨勢,但還存在著諸如政府工作人員反感、抵觸信息公開工作,政府信息公開機構設置不合理,政府網站建設及網站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不平衡,政府機關不能很好地履行主動公開義務等問題。調研組負責人、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室主任、研究員田禾表示,一些政府機關限制公開信息的理由五花八門,從不提供身份信息無法證明是“中國公民”,到無法證明用途、政府機關沒有加工匯總信息的義務,再到內部信息、秘密級信息等不一而足,這反映了一些政府管理水平落後、效率低下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