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北京學者論統一:取決於“勢、力、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7 00:51:03  


 
  其三,國家統一過程中策略運用非常重要。如在以戰爭方式進行統一的過程中,準備工作是否充分、戰術制定是否正確對統一戰爭成敗至關重要。以軍事策略為例,北方政權發動統一南方的渡江戰爭時,能否在長江上游先取得勝利,往往影響到戰爭成敗。三個失敗案例都是在北軍尚未控制長江上游的條件下發動的,而五個成功案例都是先取長江上游、共享制江權而後進行渡江統一戰爭才獲得勝利的。秦國先據有巴蜀再渡江滅楚,西晉先有蜀漢再渡江滅吳,北宋先滅後蜀再渡江滅南唐,元朝不惜以蒙哥大汗陣亡的代價攻佔四川後,才發動襄樊戰役渡江滅南宋,這些歷史經驗顯示出軍事策略的重要性。

  如選擇和平自願統一方式,能否建立和強化兩個政權及兩個地區民眾的心理認同尤其重要。這種心理認同包括:強調宗教與習俗方面的信仰認同,強調執政效能、制度與政策方面的政權認同,強調文化與情感方面的民族認同,強調歷史與地域方面的國家認同。明清和平統一西藏強調信仰認同;北宋和平統一吳越強調政權認同;發動淝水之戰的前秦政權崛起前,控制北方的冉魏政權曾經想與南方的東晉政權和平統一,強調的是民族認同;清朝統一台灣則是強調國家認同。清廷與台灣鄭氏政權的前後13次談判中,鄭經多次提出希望像朝鮮一樣保留獨立政權,但康熙堅持兩岸統一不能分裂的底線:“朝鮮系從未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

  注釋

  ①葛劍雄,《中國人口發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②葛劍雄,《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51頁。

  ③陳孔立,《和平統一的十大好處》,《人民日報》,2000年5月30日第三版。

  ④[清]魏源,《聖武記》,中華書局,1984年版,卷四,一一至一二。據載:當地人40%死於瘟疫,30%死於戰爭,20%逃亡,10%歸降,“數千里間無瓦剌一氈帳。”蒙古族人在新疆衰亡導致此後其他民族在該地比重迅速增加。

  ⑤范宏雲,《國際法視野下的國家統一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6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