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升級的具體路徑
對於中國產業升級的爭論由來已久。
最近一輪的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產業鏈開始出現變化。勞動密集型的以出口或代工為主的中小製造企業由中國向越南、緬甸、印度、印尼等勞動力和資源等更低廉的新興發展中國家轉移,或者由中國沿海地區向中國中西部地區轉移;而同時也有一部分高端製造業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的引導下回流。
在全球產業分工重新洗牌的關鍵時期,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後,出口導向的中國經濟已經遭遇到諸多瓶頸問題,包括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製造業競爭力不強、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等;而相對落後的產業體系已經面臨來自較高的要素成本、市場高品質要求、頻繁的貿易摩擦等方面的挑戰。
在外界看來,西方發達國家負債消費、新興經濟體出口拉動、資源輸出國依賴資源出口的世界經濟發展模式被打破,世界經濟結構調整蘊涵新的機遇和挑戰。
魏建國說,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產業構成都在進行新的調整和改變,致力於生產效率的提升和新興產業的培育,重點是提高傳統產業的資本效率、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明確主導產業和政策重點的基礎上,《報告》建議,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依托重點工程和項目,強化重大技術裝備研發,提高裝備製造的科技水平;振興節能環保產業,加快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的開發、改造和推廣應用,提高各行業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強化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的研發投入和產業化布局,提升產業發展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探索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新模式,突破國際產業壟斷並造福中國消費者;提升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的層次,使之與製造業形成良性互動;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以塑造文化品牌為核心,滿足各階層日益豐富的精神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