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運-20上使用的發動機最終將會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發動機,目前其研製進展很好!”中國航空發動機專家、工程院院士陳懋章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出的這句話透著揚眉吐氣的喜悅與自信。的確,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經過長期科研攻關,終於有望研製出新一代“太行”發動機,“中國航空發動機行業正在籌謀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自主研製 性能一流
人民日報報道,對“太行”發動機,軍事專家王亞男評價說,它絕對可看做一顆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種子,一旦發芽,將開出千種花。在陳懋章看來,這一評價並不為過,他說,這“太行”具有里程碑意義,其成功研發不僅標誌著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從渦噴發動機向渦扇發動機轉變,而且使我國航空發動機實現由中等推力向大推力演進。有了“太行”之後,我國相關領域所需的發動機就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製,也就是開出千種絢麗的花朵。
事實正是如此,“太行”是我國軍用機的動力,但播下的種子有望在一些領域生根開花。改進後的“太行”能用作其他海空主戰裝備的動力,其未來的大涵道比的加力改進型可以用於轟炸機,而大涵道比的無加力型可以用於諸如運-20等大型運輸機。由太行發動機衍生的船用燃氣輪機則可以作為驅逐艦等大型水面艦只的主動力。正如太行發動機總設計師張恩和所說的那樣,“太行”為我國走航空發動機自主發展道路以及實現我國第三代戰鬥機動力裝置,提供了保障,加速了我軍航空武器裝備跨越式發展。
“太行”發動機推重比達到8,即產生的推力是自身重量的8倍,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雖然與美國F-119發動機推重比所能達到的10相比,“太行”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然而正像陳懋章所說:“發動機的研製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其從設計定型到成熟都需要十幾二十年甚至更長。‘太行’正在穩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