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方,不僅能接受“世界遺產基金”提供的援助,還能引來有關單位組織的大批遊客。
“申報世界遺產成功,可以極大地提升遺產所在地在世界上的影響和文化地位,同時也可以帶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西安市政府2010年發布的一份申遺通知文件稱,絲綢之路申遺必將對西安市文化遺產保護和西安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此前,中國不少的旅遊景點都因為成功申遺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以山西省的平遙古城為例,自從1997年12月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以來,平遙古城的遊客量已從當年的5萬人增長到2012年的417萬人,門票收入由當年的125萬元增長到2012年的1.5億元,旅遊綜合收入也由當年的1200萬元增長到2012年的80億元。
麗江古城、莫高窟、布達拉宮、龍門石窟、青城山-都江堰等多個景點都是鮮活的例子。
正因為如此,我國各地都在加快申遺步伐。由於申報項目越來越多,去年4月28日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6次會議決定,今後一個國家一次最多只能申報兩處遺產(至少有一項自然遺產),沒有世界遺產景點的國家享有優先申報權。2012年9月,據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目前我國有多達45個項目正在排隊申遺。
“《世界遺產公約》的首要準則是‘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申遺實際上是向全世界立下了保護遺產的‘軍令狀’。”裴鈺表示,若將申遺資金用於文物保護,申遺也就沒了必要,如今各地片面追逐“申遺”的商業利益和地方政績,這已經背離了保護遺產、傳承後代的初衷。
裴鈺認為,比如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申遺資金高達上百億元,容易給地方帶來經濟壓力,短期之內無法收回投入成本,也就意味著未來將加大對未央宮周邊土地的開發。
“不能簡單評價大遺址保護的價值,我們現在可能還不能完全利用和開發好大遺址。”近期,國家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在調研漢長安城遺址時也指出,在大遺址的保護和利用中,不贊成旅遊開發方面投入過大,同時應該避免因為人口搬遷覆蓋面過大而讓遺址周邊成為所謂的“空城”、“鬼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