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專論:謝長廷入中委會能否成民進黨轉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8 00:39:53  


謝長廷加入“中委會”對其個人未來的政治前途有利。
  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評論員 文睿)近日來,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人事布局再成外界關注焦點。據媒體報道,5月6日民進黨“中委會”終於完成最後一塊“拼圖”,原本婉拒參加的謝長廷,終於點頭答應加入,這讓民進黨“中委會”在去年11月21日成立後,歷經五個多月最終成型。至此,民進黨“中委會”除黨主席蘇貞昌親自兼任召集人外,成員包括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前“閣揆”游錫堃、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和前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共八人。而“中委會”能否為民進黨帶來新的轉機,值得深入觀察。

  眾所周知,兩岸政策長期以來就是民進黨的最大短板,而去年初“大選”失利的症結也恰恰在於此。選後民進黨內要求正視兩岸現實,呼籲正面與大陸接觸的願望一度高漲。但隨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一職,特別是去年五月民進黨主席改選,民進黨又重新回到為了權力爭相卡位競逐的老路上來。在五月舉行的黨主席改選中,蘇貞昌受到黨內派系的多方“圍剿”,雖然最後勝出,卻是贏了黨主席的位子而輸了“人和”的裡子。這樣的直接後果是,黨內各派系不是出於民進黨未來轉型發展的前途,而是出於爭取和維護自身派系在地方選舉、黨主席之爭乃至“大選”提名等一系列選舉利益為優先考量,民進黨內部關於兩岸政策等諸多議題始終無法達成共識,黨內充斥著太多的派系恩怨和競逐情仇,這也讓身為黨主席的蘇貞昌整合黨內資源、凝聚黨內共識具有超高的難度。

  從民進黨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過程來看,每一步都充滿著黨內政爭的權謀。在“中委會”的定位上,按照當時的設想,蘇貞昌在當選並接任主席後,除了恢復“中國事務部”,作為黨中央兩岸政策的研究幕僚機構之外,還將新設位階較高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作為與大陸進行交流的平台,並向謝長廷作出兩項承諾:一是在上任後成立承擔“民共交流平台”職能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二是將會邀請謝長廷擔任該委員會的“主委”。正是這兩項承諾,促成了謝長廷的登陸“開展之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