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1日電/人民網轉發了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發表的文章《中美親近對日本意味著什麼》,以下為文章內容: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奧巴馬總統在加州進行“不打領帶”首腦會晤,作為美國在亞洲最大同盟國的日本,再次顯出“同盟困境”的煩惱。
日本的主流輿論對中美元首在就任不到3個月時間裡就進行為期兩天的“別墅外交”首先感到驚訝,畢竟日本首相2月正式訪美時僅僅受到午餐招待。對於中美元首究竟談了些什麼日本也充滿了好奇,擔心美國會不會背著日本同中國人進行“外交交易”。
日本的這些煩惱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自從1972年中美關係重新開啟以來,任何一次中美接近都引發了日本類似的不安。從“尼克松衝擊”(在日本稱為“越頂外交”)到克林頓訪華中美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再到布什時期中美建立戰略經濟對話,到此次的“習奧莊園會晤”,日本審視中美日三邊關係始終沒有跳出可能被美國拋棄的所謂的“同盟困境”,擔心自身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存在感會因為中美接近而消失。日本的“煩惱”背後,是其外交戰略思維的三重誤區。
首先,日本把中美日三邊關係看成是一個零和遊戲,顯出其戰略思維缺乏厚重。日本的不安說明潛意識當中將中美接近看成是建立在犧牲日美關係基礎上的,也就是說中美關係的正增長等於日美關係的負增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日本將中美日三邊關係默認為“日美”對中國的“2對1模式”。問題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人是不是仍然會用冷戰的中美蘇三角關係的模式來看待中國?更糟糕的是這種思維方式中中日戰略關係的缺失,缺少同中國戰略溝通只能讓日本加深不安和對美的猜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