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一個小例子,台灣藝術研究院舉辦“台灣國展”油畫比賽已有八年之久,曾透過台灣的媒體做重大的廣告,但大陸的藝術家來報名參展數量,難讓人滿意。去年我徵得郭社長的同意,請中評社擔任今2013年台灣藝術研究院油畫比賽的協辦單位。果不其然,今年大陸藝術家繳件數,卻超乎我們的想像,迄至目前(尚未截止日)已經佔了總繳件數的十分之一強了,這都在在顯示中評社在為兩岸之間搭橋工作的成功,其所扮演的份量有多重。
在收件之前,我的好朋友、屏東縣的議長周典論先生,也是台灣藝術研究院的院務顧問,特別叮嚀我,今年要策略性地為大陸的藝術家保留一些名額。當然既然是公開比賽,我們沒有潛規則,絕不會去影響評審委員的專業性,但怎麼策略性地讓大陸的畫家能夠順利得獎而又不會造成評選不公呢?我非常在意,一直把這件事情放在心裡,但是當我們拆開全部參賽者信封的時候,我立即回了一通電話給周議長,告訴他說,恐怕我們要策略性地保留台灣藝術家的名額,因為大陸繳件數之多和參賽作品的品質,讓我們覺得,真的很優質。從這一點,又可以證明中評社對於兩岸之間媒體傳播的深度、廣度和厚度,都足以讓我們覺得你們確實做了很不平凡的事情。
我們期待,既然春風是從高雄吹起,那麼我們也希望,中評社跟中評月刊所主辦的活動跟交流,甚至於對台灣的報道,也應加強南台灣的份量。畢竟,兩岸的交流與對話,南台灣未來一定會日益重要,未來兩岸和平繁華發展,一定是決定在高雄;台灣的未來,不是決定在台北,而在南台灣。我們期待,中評社、中評月刊能夠對這一個論述有所體現,忠實的傳達我們的心聲,讓大陸領導知道台灣,瞭解台灣,進而喜歡高雄。
當然,我也特別感謝今天參與論壇、來自不同階層和領域的七位評論員,你們所提出真知灼見的論述,我相信不只讓我,也讓所有的評論員,更讓郭社長、俞社長與兩位總編輯,有所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