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謝二人在策略上不同,在實現自身政治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上卻完全一致。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謝兩岸路線之爭,將引發一系列問題:
第一,以蘇貞昌為代表的“保守派”與謝長廷為代表“交流派”,誰將占據上風?
以目前來看,“保守派”與“交流派”之爭將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存在,力量對比或發生變化。目前來看,謝長廷訪陸已經將“交流派”不斷推向政策制高點,不但民進黨內部已經高度重視,就連國民黨也不得不正視謝長廷的論述。雖然蘇貞昌手握“黨機器”掌握主導權,但其他派系很有可能見風使舵。如果多個派系也開始跟進謝長廷,則蘇貞昌為代表的“保守派”就算有“獨派”作為撐腰,還是會受到相當大的壓力。“交流派”不一定在短時期內成為黨內主流,但卻很有可能實力大增,甚至與“保守派”平起平坐。
第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將出現怎樣的調整軌跡?
由第一個問題引申開來,兩岸政策路線之爭將引發民進黨內派系實力對比的相應變化。誰的兩岸政策論述更有份量,更具務實性與功能性,誰的政治實力也會因之不斷提升。而越是實力較強的派系,其主導的兩岸政策論述就越有可能成為民進黨內的主流論述。當然,面對不同的政治選舉,兩岸政策議題的加分也是不同的。比如,2014“縣市選舉”就與2016“大選”不同,2014選舉基本上考驗政黨的地方執政水平,兩岸政策不是主要因素。而2016“大選”決勝的關鍵卻是兩岸政策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