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輿論格局中,也許一方面是虛假新聞經常性地出現,一方面是大量的辟謠新聞應運而生。曾幾何時,紙媒記者是最從容的,因為有最後的截稿時間,我們有時間調查、寫稿和核實新聞事實。而一篇重要的通訊可以用上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差錯當然也還是有,但至少思考的時間是有的。今天還有時間嗎?隨著紙媒記者們也越來越多地像沒頭蒼蠅一樣東奔西跑,像網民一樣追求在網絡上的傳播速度,差錯將會越來越多,擋都擋不住。
還有,對於新聞戲劇化的偏好似乎也導致了我們對於某些假新聞的青睞。從新聞學的觀點來看,媒體不管報道什麼人、什麼事,都應以事實為基礎。但平淡無奇的日常新聞似乎已不足以滿足一些讀者的需求,也不能滿足媒體日益升級的新聞競爭,戲劇化的新聞、無中生有的獵奇新聞顯然更具有“眼球效應”。在美國後現代主義理論家道格拉斯.凱爾納看來,這種將新聞事件戲劇化和“小報化”的報道現象,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媒體奇觀”,在追求媒體轟動效應的年代,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已經屈從於奇觀邏輯。
比如在美國發生的辛普森案,是典型的“謀殺案奇觀”,同所有小說情節一樣,展示了黑人貧民窟的男主角通過自身奮鬥取得了金錢和地位,贏得了白人美女的青睞,然後是過量吸毒、婚外戀、虐妻、分居、激烈爭吵、直到謀殺和庭審。這一奇觀又導致了“電視奇觀”,自謀殺案發生兩年內,電視節目都被辛普森所占據。辛普森也是“網絡奇觀”,互聯網上網民可以查到各種關於該案的信息以及展開的激烈爭論。辛普森還是一個多元文化奇觀,他牽扯到了不同膚色的、來自各個種族和各行各業的人群。辛普森案還是一個消費文化奇觀,所有與本案有關的物證都成了消費品的展示。辛普森庭審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場法律媒體奇觀,大量觀眾每天通過電視頻道關注法庭活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