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民間博物館風波 不該只是個娛樂事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5 00:09:38  


 
  上世紀80年代初,兩人去省城開會,正巧住一個房間,文史愛好者邵寶明被這位“計劃建博物館”的村支書打動,放棄自己在家鄉的買賣,去了二鋪村,協助王宗泉收藏文物。

  王宗泉向記者回憶,30年來收集這些器物究竟花了多少錢自己也不大記得了:“少的每件幾十元,多的每件千八百元,總共也就2000多萬吧。”

  他從不到文物市場收購,而主要從老百姓手上收。

  很快,“王宗泉收古董要建博物館”的消息不脛而走,方圓百里的群眾帶著各式各樣的家藏古董蜂擁而至。對於百姓帶來的藏品,王宗泉基本上是照單全收。沒幾年,壇壇罐罐裝滿了好幾間辦公室。

  邵寶明認為,“甭管真假收了再說”總是要比“甄別一番漏掉真品”更讓人放心。冀州向來崇文重博,周邊很多村子都是收藏村,古董不少。而且,他們自認趕上了收藏的黃金年代,上世紀90年代,全國上下到處都在大興土木,挖地造樓,古董也就出來了。

  不久,尋遍官窑遺跡的3人,帶著不斷增加的藏品及信心,跑到北京去等待更大的收獲。“那些年,有人挖到東西‘第一反應’就是抱到了故宮,故宮的專家要麼不信、要麼不敢信,而且還要問人家傳承何處什麼的。人家是工人農民,從地里刨出來,哪裡懂得什麼是傳承?總之很多人抱進去又抱出來。於是,我們就‘趁虛而入’開始收他們的東西。”邵寶明很有成就感,“久而久之,我們‘冀寶齋’在收藏界無人不知,全國各地主動來送寶物的人絡繹不絕。”

  2000年以後,他們收藏就少了,“第一是假貨太多,第二是價格太高,我們幾乎買不起了。”邵寶明說。據知情人士透露,冀寶齋現在還在收東西,很多人都是“慕名送來”的。

  王宗泉承認,自己前10年收的東西或許有贋品,坊間曾賜予其“拿著真錢買假貨的老王”之稱;但10年後的王宗泉,在收藏界已是名聲赫赫了,多次入選“國內十大民間收藏家”。

  有10多年,王宗泉四處跑,去了多次景德鎮,跑遍了全國各大博物館,參加各類拍賣會,常與專業人士探討,請同行們鑒評,參閱各類相關著述研究比照,與古董小販席地而談。邵寶明認為,這之後,王宗泉已經是專家級的收藏家了,藏品多數應屬“真品”,很多為“孤品”。

  “文化產業”和“旅遊名片”

  二鋪村這座民間博物館,已是當地最亮麗的文化名片。

  在博物館落成時,有致辭稱:“冀寶齋博物館,既是‘三年大變樣’重點工程,也是‘九州之首’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更是展示冀州對外形象的重要窗口,開創了冀州文化建設新的里程碑。它的開館也將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也將在更高層次上提升‘九州之首’的文化影響力與知名度。”

  “沒有我們博物館,你知道冀州嗎?”王宗泉反問記者,“各級領導來衡水、來冀州,我們這都是必到之處。”

  在王宗泉看來,這是件長面子的事。之前,二鋪村的主要產業是暖氣片和房地產,還有“小打小鬧”、“不長久”的加工製造業,相比之下,“文化旅遊項目才是鐵飯碗”。

  在這個富裕的村莊里,王宗泉一直是說一不二的“家長式人物”,該村的發展深深打上他個人烙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