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強盛,許多事情即可迎刃而解。 |
中評社台北7月18日電(特約作者 湯紹成)今年五月初,在我廣大興漁船漁民被菲律賓海岸巡防隊射殺之後,菲方以與我無邦交為由拒絕正式道歉,並逕自以“一中原則”為名與北京交涉相關事宜。但陸方不僅婉拒,還積極向菲方施壓,以期使台灣獲得應有的道歉與賠償。此乃首度兩岸對外統一戰線的形成,也是“一中原則”的新展現,姑且稱之為“新一中模式”,其發展值得關注。
以往若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北京與對方都堅守“一中原則”。比如去年菲律賓抓到台灣的詐騙集團成員,菲方不顧台方的抗議,逕自將人犯遣送到大陸,其原因無他,也就是“一中原則”以及與台灣無邦交。當時北京接受,但事後再將人犯交回台灣。易言之,北京接受了與菲方共同達成的“一中原則”,此乃與廣大興案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然,漁民事件人命關天,其重要性非比尋常,因而給於了“一中原則”一些改變。在六月份的習吳會上,習總的第一項堅持就是:“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王滬寧原創),因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與上述的“一中原則”是否產生了一種新的辨證關係?
亦即,“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是否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駕臨“一中原則”?反之,若兩者相衝突,“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地位是否優先?易言之,從北京的角度觀之,台北向菲方的訴求若是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那將駕臨菲方的“一中原則”,而事實正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