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海峽兩岸南海科學研習營。(中評社 王宗銘攝)
|
中評社台北7月23日電(記者 王宗銘)在台北舉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南海科學研習營今天上午於“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舉行講座。針對兩岸南海學術交流與合作交換意見,由台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永續島嶼研究中心主任莊慶達與“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合聘研究員、南海研究社群召集人宋燕輝共同主持。大陸南海研究院副院長康拜英、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杜曉軍、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丁樹範、國策研究院顧問林鈺祥受邀擔任演講人。
康拜英說,兩岸在南海立場主張相近,有共同利益,可取長補短,兩岸在南海學術交流合作有必要性,也有現實緊迫性,越南與菲律賓在美國的支援下,多邊化爭端,南海維權面臨巨大挑戰。
康拜英說,兩岸可通過二軌機制,由民間交往增進相互信任,將一般性、功能性合作擴大到海上執法合作。兩岸南海學術交流也持續舉辦論壇,已經成熟成形,協調學術層面兩岸南海立場。
杜曉軍則說,兩岸南海合作的困境在於兩岸政治互信不足,美國因素干擾;美國重返亞太,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國實施離岸制衡,台灣是美國用來制衡的重要夥伴之一,中國大陸則是堅決反對多邊化、國際化、法律化處理南海問題。
丁樹範說,中國大陸的觀點是美國因素造成南海問題更複雜化,國際政治是連鎖效應,是是非非很難講;兩岸南海合作,大陸學者主張由易而難,由不敏感到敏感,大陸對台灣似乎有很高的期待,但台灣內部情形是,釣魚台問題比較有選票,有急迫性,南海部分則比較沒市場,對南海的關切相對較低,這是選票內政因素決定。
丁樹範說,兩岸南海合作牽涉到很多美國的問題,有難度,但也有可行的部分,所以他認為也可從漁業、救難、資源開發議題來合作,兩岸關係不可避免會影響到南海的合作,政治互信核心是是否接受彼此政治立場,這是實際的政治現實,目前合作的層次很難提高。
中國南海研究院2012於海口市舉辦第一屆“熱愛海洋、關注南海-南海主題夏令營”,活動今年移師台灣舉行,由台灣“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專題中心及台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共同主辦“2013年海峽兩岸大專校院青年學生南海科學研習營”。
研習營學員包括大陸清華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外交學院、暨南大學、海南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等校的10名大學及碩博士生,以及由大陸南海研究院副院長康拜英率領來台的講座、研究及工作人員。台灣20名學員則來自國防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台北海洋技術學院、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台灣海洋大學、中正大學等校之大學及碩博士生,兩岸學員共計30人。
“2013年海峽兩岸大專校院青年學生南海科學研習營”共計11天,規劃19門課程,包括台灣及大陸海洋教育政策及現況、南海相關之歷史、文化、考古、漁業、環保、生態、海洋科學、海洋能源、法律、油氣及保育等各面向的講座,也邀請台灣海洋科學及南海研究領域之頂尖專業研究人員及負責海洋事務相關的政府官員擔任講座課程,預定24日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