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2007年巴格達空襲、2009年阿富汗格拉奈大屠殺,這些標題使人不寒而慄。25萬份美國的外交情報、50萬份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日誌,其中又記載了多少美軍行徑?如果沒有陸軍情報分析員布拉德利.曼寧將其公佈出來,這些真相很難被外界所知。
南方日報刊文稱,7月30日,曼寧泄露美國機密文件一案在馬里蘭的軍事法庭作出審判。22項指控中的19項被判決成立,使曼寧可能面臨136年監禁,但是最嚴重的“投敵罪”沒有受到法官的支持。這項判決成立的消息一經公佈,美國社會圍繞曼寧泄密的行為仍舊有兩種聲音:和平主義者、同性戀團體、部分美國普通公斥責政府將曼寧烙上“叛國者”的印記。而有些人認為曼寧將國家機密擴散到全球,對其判決非常合理。
不難看出,與斯諾登一樣,現年25歲的曼寧也是從默默無聞的情報人員變成引發全球討論的兩極化公人物。
童年
父母離異同伴排擠 內向沉悶癡迷電腦曼寧曾是美國陸軍上等兵,1987年出生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由於曼寧的父親曾在美國海軍服役,並且從事計算機系統工作,因此,曼寧從小便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對計算機科學癡迷的“基因”。
曼寧從小在俄克拉荷馬州西北部的小鎮克雷森特長大,這位在外人看來有點柔弱的孩子,3歲的時候就能識字,4歲的時候可以算乘除法。很小的時候,曼寧就對電腦癡迷,“整天貼在電腦屏幕上”,他喜歡玩模擬經營類遊戲《模擬城市》。
讀幼兒園的時候,曼寧在家里和學校都是“受氣包”。在學校他被稱為“女孩子氣的小孩”,或者被同學稱作老師的“小寵物”,而他的父親在家里經常酗酒罵人。曼寧在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我成長過程中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讀百科全書、看美國公共電視台(PBS)、搭積木、玩父親的舊電腦。”曼寧13歲時,父母離異。曼寧先隨英國籍的母親回到威爾士居住,在那裡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日子——作為一名同性戀者,他受到了身邊人的歧視。在英國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曼寧回到美國,跟父親一起生活。
由於父親對曼寧過於嚴格,造成了他後來內向沉悶的性格。加上自己的古怪口音,個子矮小,曼寧經常被看成“畸形人”而遭到取笑。據曼寧的同學回憶,曼寧是一個“喜歡製造麻煩的、老師不喜歡的電腦悶蟲”,他在校的大多數時間都花在擺弄電腦上。
剛回美國那段時間,曼寧在一家比薩店打工,只能掙到每小時6.5美元的最低工資。2007年10月曼寧應徵入伍,據他的一個朋友說,曼寧入伍當兵是為了支付大學的學費。但也有朋友說因為美國軍隊征集高級電腦技術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