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國祥認為,當前兩岸海洋戰略合作首要需要突破的是兩岸民間上的合作(中評社 陳承攝) |
中評社香港8月12日電(記者 陳承青島訪問後續報道)由中評社與兩岸統合學會聯合主辦的“兩岸海洋戰略圓桌會議”於8日在青島舉行,針對兩岸海洋戰略合作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展開合作的可能,台灣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副教授孫國祥在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分析表示,兩岸當前並未有真正意義上的海洋戰略合作。對於在在展開海洋戰略上的合作時所可能面對的政治分歧問題,孫國祥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先從民間展開合作,民間的合作不僅可以解決當前兩岸在東海、南海上的“主權”爭議,同時還可以在政治層面逐步向兩岸政府施加一定的壓力和動力,謀求更高層次合作的可能。以下為整理專訪內容:
記者:您怎麼理解“海洋戰略”這個概念?
孫國祥:對傳統的中國社會而言,海洋戰略是比較晚近的思考,因為海洋戰略對傳統的中國社會其實並不是非常親近的一個概念。換言之,中國對海洋的理解程度是停留在一個表像的,比如說台灣是發展遠洋漁業,中國大陸則是在本身整個力量得到提升之後才感受到海洋的重要性的。假設要談海洋戰略的話,我們還是要去西方取經。對西方國家而言,海洋戰略是從自身的利益需求出發的,海洋戰略的目的是要推動自由貿易,而自由貿易一定要經過海陸,所以海洋是西方國家戰略思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不是為了發展海洋戰略而發展海洋戰略,而是為了自由貿易這種經濟上的發展需求才來發展海洋戰略的。
記者:那您怎麼看待“兩岸海洋戰略合作”這樣一個概念呢?
孫國祥:傳統意義上而言,兩岸的政府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海洋戰略合作。從立體的角度來看,海洋是一個國家的邊界。海洋戰略就是要在所謂的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海域、大陸架以及海域上空的權利根第三國的義務做出調整,做出這種調整就是不要再讓這種權利與義務關係做出變動,從而能夠穩定雙邊關係。舉例而言,棕色繮界,中國大陸劃定了北部疆界、西部疆界之後,其實就開始與周邊國家關係正常化,邊境貿易開始展開並且不斷得到提升。換言之,我們就卡在這裡。想要推動兩岸海洋戰略合作的人都說要合作,但是接下來我要問:怎麼合作?他就講不出來,因為沒有界定兩岸的權利和義務到底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