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2日電/埃及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被軍方罷黜已整整一個月了。這一個月來,埃及一直沒有消停,開羅阿達維亞、復興廣場依舊人潮湧動,風雲激蕩。破局仍無希望。
《光明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面對此情此景,人們不禁想起,埃及成立共和國這六十年來,革命、戰爭、刺殺、和平、示威、騷亂輪番上演。今日軍方出面執掌國家政權,似乎又回到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的六十年前。
無論是一個月還是六十年以來的埃及,看似雲遮霧罩,亂象叢生,實則根源在於還沒有找准國家發展的方向與道路,沒有處理好穩定、發展和改革三者的關係。
文章稱,自從2011年初埃及爆發反對穆巴拉克的大規模示威遊行以來,“街頭革命”、暴力抗爭在埃及司空見慣。依靠這些變動的力量,埃及實現了政權更替與選舉,但當示威遊行成為表達反對意見的唯一手段時,這種反對必然升級為暴力對抗。在一個轉型的社會中,存在各種不同利益訴求與矛盾,任何政治團體與主張都不可能贏得所有人支持,都會有相當規模的“反對派”存在。如果意見不合,動輒走上街頭,那只會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死循環”。
反過來,這種“循環”搞亂了政治生態,搞垮了經濟活動,搞壞了社會秩序,只會激化矛盾,加深不同利益群體間的仇恨,將國家帶上不歸路。摒棄暴力、避免流血、推進對話、恢復秩序,致力於各領域穩定發展,才最符合埃及國家和人民長遠和根本利益。
埃及國土雖有百萬平方公里,但可有效利用的土地少,人口增長迅速,經濟發展壓力始終較大。穆爾西上台後,競選時提出的消除貧困和保障社會公正等口號均未實現。目前,在埃9000餘萬人口中,失業率高達30%,約40%生活貧困,80%屬於低收入階層,近年來更有數千家企業倒閉,過去占埃經濟15%的旅遊業收入銳減。可以說,排隊買汽油、食品價格上漲和安全狀況日趨惡化是數以百萬計的穆爾西反對者上街遊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章指出,不管是搞民主還是建立哈里發國家,餓著肚子顯然不行,也肯定不是埃及民眾的願望。只有發展經濟、吸引投資、促進就業、提高教育水平、確保社會公正才能確保埃及未來發展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