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人物周刊報道,7月3日,在美國現任駐華大使駱家輝的會見廳等他時,接待我們的使館工作人員都會指著天花板,說:哦,你們可要問問他這個風箏。
這是一間中國氣息濃鬱的廳室。進門右手邊的沙發組群上空,盤繞著一條長龍風箏。左手邊墻上掛著孔子第73代孫的墨寶:龍。一台配著打印機的電腦,鼠標墊上是龍的圖案。長條會議桌中間擺著一件瓷盤,盤子四圍以及盤底,都畫著龍。此外,中國畫屏風、大如意擺件、竹簡上書孫子兵法、雕“福”的盆植,如果算上書架上的五口人的全家福——大使夫人李蒙亦是華裔,中國元素充滿整個空間。架子上甚至有“重慶”、“考古”字樣的書籍。可,會議桌後,分列著美國星條國旗及大使的使節旗。
“中學為用,西學為體”的思路貫穿整個美國駐華大使館。這組耗資4.34億美元的建築位於東三環,紫禁城東北方,在美國上百個海外使館中,規模位列第二,僅次於美國在巴格達的外交建築。五座西式建築之間彼此分離,通過中式的庭院、竹林、荷塘、木橋相連接。建築外圍的黑色墻體被稱為“龍墻”,作為保護屏障。中式的景觀設計穿梭於建築外部和圍墻之間,是安全考量上的緩衝區。通過重重門崗、安檢,進入使館辦公區,乘坐扶梯升降,可見持槍的大兵巡邏,嚴肅的氛圍跟建築整體的灰暗色調匹配。工作人員的格子間裡,一張辦公桌上堆叠著五顔六色的“憤怒的小鳥”公仔,跟大廳的一組多彩鋼鐵雕塑“鬱金香”呼應。這組雕塑是傑夫.孔斯的作品,由使館租借,用期10年,是使館裡最形歡樂的因子。
拐進大使會見廳前,經過三幅羅伯特.勞申伯的藝術作品,獨特的織物和紙張拼貼畫上,分別書寫著漢字“個人”、“丹心”和“變”。
美國首位華裔駐華大使駱家輝,祖籍廣東台山,會一點粵語,但普通話不行。他上了兩年中文課,因為常把粵語和普通話搞混,老師很氣,他考試也沒通過。接受電視採訪,被要求說幾句中文,他都拒絕:“不不,除非我知道我說的絕對是對的,我絕對不會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