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政治化阻礙管治
在星港雙城記的競爭中,港方正不斷落後是無可否認的現實;而且不單新加坡,亞洲其餘兩小龍韓國和台灣,其發展也遠遠拋離香港。究其原因,在於本港社會日趨政治化,反對派喜歡無風起浪,透過司法覆核、盲目保育、政治爭拗、煽動示威、議會拉布,甚至佔領中環等手段,拖垮政府提出的施政建議。星洲提出闢地建組屋,舉國響應;香港建議開發新界東北,卻換來反對派激進青年高呼要下鄉耕田、不食內地有毒菜、要保育不要發展等盲目口號。又例如港珠澳大橋對港的區域樞紐地位至為重要,卻遭無恥“狀棍”煽動長者入禀司法覆核阻礙逾年;現時機場第三條跑道看來也是難逃司法覆核的宿命。
香港政壇已經到了一個不理性的地步,反對派不是為了“做好件事”而去反對,而是“為搞亂而反對”。當社會上充斥著一種“為反而反”的心態,即使再好的施政建議、再能幹的政治領袖,也難以推動社會進步。當年陳水扁在台灣“執政”,大搞“去中國化”意識形態鬥爭,全社會就空轉了十年;如今馬英九上台,民進黨的“台獨”路線也遭選民唾棄而不再搞政治鬥爭,轉而重視與內地進行經濟合作,簽署ECFA令島內經濟得以重新啟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例子。反觀香港,我們今天走的,卻是台灣人已經厭倦了的政治內耗歪路。
“佔中”成壓死駱駝稻草
反對派經常聲稱,香港政治的亂局是源於沒有民主、沒有普選。但事實上,香港現有的民主水平已比殖民時代高出不少;至於普選,中央政府也早於2007年12月釋法承諾於2017年實行特首普選,之後再實行立法會普選,以平息本港的普選爭拗,轉而全力發展經濟民生。可惜反對派卻不肯善罷甘休,繼續在普選定義和提名資格上大搞分歧,甚至提出違反《基本法》的“全民提名”建議,誤導民情。反對派偏激的政改主張不獲採納,便轉而拖垮本港經濟發展,事事反對阻延,又以佔領中環作籌碼,逼迫中央和港府妥協。
面對強鄰環伺,新加坡人講團結,求發展;而香港在擁有祖國的強大後盾下,卻不斷內耗自殘。惟有港人充分認識到反對派的禍港陰謀,香港才能在這場雙城記的競賽中從後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