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媒介暴力:社會生病 媒體吃藥不公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6 13:57:06  


 
  自殺報道真會傳染嗎?

  凶殺報道引發的爭議一波未平,針對自殺報道的批評一波又起。於是乎媒體傳染、教唆和“幫凶”論再起。而且這種批評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2008年一份文件的支持。該文件指出,自殺是一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對社會、公共情緒和經濟都有深遠影響。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00萬人自殺,據估計每例自殺死亡都可能影響到6個人:影響自殺及其預防的因素非常複雜,至今還沒有被研究透徹,但是有證據顯示媒體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脆弱個體會被自殺報道影響而進行效仿,特別是當報道很廣泛、顯著、聳動並且/或者仔細描述了自殺的方法時。另一方面,負責任的自殺報道可以教育公眾,並可能鼓勵那些處於自殺危機中的人去尋求幫助。

  我無力挑戰世衛組織的權威性,但想提供一些不同見解和視角,在此主要援引法國學者關於媒體與自殺有無關係的論述。19、20世紀之交,隨著西方國家的工業化,自殺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19世紀興起的心理學和社會學對自殺的研究成為一個專門領域。而學者的看法和結論經常與大眾格格不入。比如,社會學的視角幫助我們去理解影響一個問題的多方面的社會因素,而常人往往傾向於單一歸因。關於自殺的看法恰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在自殺問題上,社會學家一般不作道德判斷。

  1897年,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迪爾凱姆)出版專著《論自殺》。他認為,穩定的、傳統的和有著很深宗教影響的群體、社群和社會有較低的自殺率,比其他更具凝聚力、聚合性、結合性,其中的個人具有更為明確的生活目標和意義。有一種特殊的自殺類型,它與常人接受的自殺觀念有明顯差異:個人把群體的利益置於他或她的生命之上的自殺被塗爾幹稱為“利他型自殺”,例如日本人所謂為了拯救“大和民族”的自殺、愛斯基摩老人為了不連累家人的自殺以及印度教寡婦為丈夫殉葬的行為。其他三種主要自殺類型為:利己型、越軌型、宿命型。

  更重要的是,塗爾幹以統計數字為依據,有力反駁了報刊對個人意識有直接效果的觀點。西方國家報刊普遍發達,但各國自殺率各不相同,因新聞報道而產生的自殺浪潮並不存在,所以媒體誘人模仿、複制自殺和犯罪的說法並不成立。即便個別極端行為可能是在讀了相關報道之後發生的,自殺現象首先應該在自殺者的“社會圈子”裡找原因。

  麥克雷教授認為,塗爾幹的論述百年之後仍有現實意義:1993年的法國媒體還懷著掌握權力且注意自我批評的滿足感,討論有關皮埃爾.貝雷戈瓦總理自殺的報道是否會導致社會模仿,引發自殺浪潮。他揶揄說,時至今日,媒體還在拋出模仿導致犯罪和自殺增加的話題,仿佛犯罪和自殺都是衝動的結果,而沒有日積月累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