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貞昌 |
中評社台北9月25日電/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在該報撰文說,九月政爭上演迄今,民進黨還依舊認為馬英九與王金平的對決,真的是“馬下王上”嗎?必須說,蘇貞昌率領的民進黨,在這場“非典型政爭”中,像極了一位脫韁莽夫,看到馬陣營紮下的稻草人,竟一股腦喊衝喊殺,甚至還興奮的抬出“罷馬彈劾”這顆核子彈,率領一群人衝到陣前,結果當煙幕散盡,才發覺自己已和“虛而不實”的王金平綁在一塊,而藍營早已策馬向前,發動“國會”改革,獨留蘇貞昌與王金平緊抱正在倒數中的核彈頭,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
換言之,現在已經能大膽預言,見獵心喜的蘇貞昌,在整場理應隔山觀虎鬥的宮廷鬥爭中,自己選擇走進了死胡同;而結局,就是幫了馬英九,害了王金平,若不盡快認清局勢,改變策略,整個民進黨恐怕隨著王金平載浮載沉,前途悲觀。
為何馬英九能扭轉局勢逆境突圍?關鍵在於馬陣營從頭到尾,都以“改革”當成作戰軸線,儘管過程險些失控,但從民調的變化來看確實是有奏效。
或許外界會很好奇,馬英九明明被綠營扣上“違法監聽”的大帽子,憑什麼還能爭取到認同?原因與民眾早已厭惡“國會”密室協商脫不了關係。
所謂的朝野密室協商,是起源於扁政府時代,為改變朝小野大的劣勢,陳水扁決定透過釋放權力、利益,取得與王金平之間對於法案推行的默契;之後,再透過柯建銘擔任“國會”代理人,讓王金平、柯建銘主導“立法院”的運作。
儘管這套模式所衍生的弊端,經常引人詬病,但在政治資源的“適時調和”下,各方雨露均霑,也就從此相安無事,終而讓“立法院”出現“王、柯說了算”詭異文化。
照理說,這種在特殊時空下所衍生出的陋習,早在2008年國民黨全面執政後就該終結。問題是,馬英九在“總統”大選期間,由於與當初這群“享盡利益”的“立委”結合;加上他個人拒絕政治資源分配的潔癖,因而讓王金平有空間繼續發揮“喬事情”的功能,使得該廢不廢的密室協商繼續存活迄今。
更進一步來說,扁、馬都很清楚,國民黨的地方派系心中只有利益,沒有中心思想,所以才會選擇姑息養奸。畢竟,這群人要的不多,只要有錢,就能收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