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逸舟 |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郭至君 王永雪)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逸舟10月19日參加由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主辦的“兩岸關係研討會”發言表示,未來一段時期內,應繼續積極推動民間政治對話,在條件成熟後逐步上升到兩岸官方的政治對話,從而為最終解決兩岸政治難題做好充分、扎實的準備。李逸舟發言的主要內容如下:
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恢復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簽署了19項協議、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實施ECFA,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大交流格局。那麼,下一步的兩岸關係應該怎麼走?會怎麼走?這實際上是不少人關心的問題,事實上也存在不同的期待與看法。
大陸多年來倡行科學發展觀。從科學發展觀的精神看問題,首要的是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歷史定位,在過去和未來的座標上準確定位當前所處的位置,知道從哪兒來,才能更好地知道到哪裡去。發展兩岸關係,也需要從歷史的脈絡中把握現在所處的位置,從而明確我們的任務和目標。
從2008年回溯到2000年,這八年中,陳水扁搞“一邊一國”、“公投制憲”、“法理台獨”、“烽火外交”,引起了兩岸發生一系列緊張與對抗,應該說是自1987年開始交流以來兩岸關係的低谷階段。
從2000年再向前回溯到19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岸於1992年達成“九二共識”,為兩會商談和交往提供了政治基礎,舉行了“汪辜會談”。但隨後到整個90年代後半期,李登輝1995年訪美,1999年拋出“兩國論”,兩度引起兩岸關係緊張動盪,兩會商談被迫中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