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二十多年兩岸關係脈絡,我們就會發現學術上常見的那樣一條“U”型曲線,左端的最高點是“九二共識”、“汪辜會談”,其後一路下滑,經歷了1996年的台海危機和1999年李登輝“特殊兩國論”,到陳水扁八年處於低谷,2008年5月開始向上反彈,此後不斷攀升,直到現在處於U型曲線右側的高點。回顧上述脈絡,我們可以直觀地得到幾項結論:
第一,2008年5月以後兩岸關係出現的轉折,最大意義是扭轉了陳水扁時期“法理台獨”、“正名制憲”導致的兩岸緊張對抗和激烈衝突,恢復兩回制度化協商,實現了被長期耽誤的直接“三通”,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的高水平,是相對於低谷而言的。
第二,雖然目前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水平已遠遠高於上世紀90年代初“汪辜會談”時的水平,但從兩岸政治互信方面看,則還面臨著和“汪辜會談”前後同樣的問題,即兩岸圍繞一個中國內涵的固有政治分歧,仍然存在雙方固有的深層矛盾。
第三,熟悉趨勢運行曲線的人們都知道,當事物上升到當初發生轉折的裂口時,都會遭遇阻力和“賣壓”,這時往往會出現一個盤整和積累動能的時期。同時,在這個節點上,如果不能及時注入新的動能,在雙方政治互信與共識方面取得有效提升,就可能影響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二十多年來兩岸關係起伏發展的歷史實踐表明,兩岸政治互信基礎與共識是決定兩岸關係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兩岸固有的深刻矛盾再度凸顯出來,成為兩岸關係進一步提升的瓶頸。正因如此,大陸不斷呼籲和推動兩岸進行政治對話,通過對話,增進雙方互信,瞭解彼此的想法,積累和形成共識,最終找到解決政治問題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