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技術作為中國“舶來品”發展至今,國產化率已超過70%。北京交通大學運輸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李紅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國產化率達到100%的國家是沒有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掌握全部技術,抓住核心技術才是關鍵。
“中國在工程建設即圖紙設計和規劃方面是世界第一,包括美國很多鐵路公路都是中國在做,我們有好的技術和人力成本,這也是高鐵充分的競爭優勢。”李紅昌補充到。
除技術優勢之外,一份全球高鐵研究報告顯示,國外建設高鐵每公里成本為0.5億美元,而中國只有0.33億美元,相差將近二分之一,性價比高是我國“高鐵外交”的另一個重要砝碼。
中泰互補:
大米換高鐵的邏輯基礎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突破基礎設施建設的瓶頸是打開本國經濟發展的重點。
自英拉政府上台後,泰國已明確將在2022年前完成4條高速鐵路的建設,將首都曼谷與北部彭世洛府、東北部呵叻府、西部華欣和東部芭堤雅連接起來,總長度1800公里左右。屆時,泰國將成為東盟首個擁有高鐵的國家。這讓李克強總理看到了我國將高鐵技術輸入泰國的契機。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朱馬烈談到此次中泰合作時表示:“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二貿易大國、頭號外匯儲備大國,我們已經有能力通過振興貿易夥伴國內經濟來穩定自己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