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讀私塾的孩子
最終還是要考大學
目前中國在家上學或念私塾的孩子,他們的情況不外乎二種:一是不在意文憑,對學習成績不要求其全面發展,只求孩子學得快樂;二是家境富裕,最終送孩子出國留學。
美國的私塾很普遍,大約有200多萬人“在家上學”,很多學生來自普通家庭。這些接受私塾或家庭學校教育的學生,沒有高中畢業文憑,沒有學校推薦,沒有排名,更沒有平均分數,但他們可以通過全美大學入學考試SAT(相當於高考)的成績進入大學。SAT的主辦機構調查發現,“家庭學校”的學生SAT成績平均為1083分,比全國平均成績高出67分,考上大學的學生比例高達2/3,高於全美平均水平。
雖然美國念私塾的學生總數不少,但相比全美的中小學學生比例,仍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最終的出路還是要考大學,進入學校教育。
至於那些從私塾出來的學生,是否很難融入社會,楊東平認為,現代社會人與人溝通的方式很多,一些在家上學的孩子通過網絡、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方式與人溝通,很好地融入了周圍的社會,適應社會沒有一點問題。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家長也注意到這一點,讓自己的孩子經常與鄰居的孩子在一起,到社會上當義工,帶孩子參加朋友的聚會,社會活動並不少,而且能接觸不同年齡段的人。
私塾是學校教育的補充
建議家長保留孩子學籍
楊東平認為,隨著家長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而當前學校教育無法滿足家長的這種需求時,私塾也會成為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
當然,私塾倡導的國學教育,在不同的家長眼中,理解是不一樣的。一些家長認為“死記硬背”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這種教學模式是否有可取之處,以後是否會普及,還是受制於一些客觀因素。
杭州孔子書院的創辦人魏鎂說,書院裡絕大多數孩子是學齡前兒童,一旦孩子到了讀小學的年齡,建議家長還是把孩子送到體制內的學校。不在乎孩子的文憑、學歷的家長,終究是極少數的。
有業內人士稱,私塾的普及是有難度的。首先,私塾的費用不便宜,比一般的民辦學校的學費還要貴,這就意味著把孩子送進私塾只是“小眾化”的;另外,私塾一旦擴大規模,也就失去了國學教育“小而精”的特點,會失去對家長的吸引力,所以私塾的規模一般要控制在100人以內。
還有一點,經營私塾的應該是那些領悟國學教育精髓的人,而不能簡單地讓學生讀經、背經。私塾的老師,要具有人格魅力,以其言行舉止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