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史》中岑仲勉就此評論說:“政治不走上軌道則已,如其走上軌道,則泛濫之破格,實不可以經久。蓋偶然破格,故任何時代所不免,而一般循資,則為任何時代所不能打破。更析言之,政務上之破格,有時或收效甚宏,常務而破格,勢必引生不良之後果。在封建時代,人人得躐階而進,更無異於獎勵鑽營,姚崇上玄宗十事,其一即請停罷斜封、待闕、員外等官,開元初葉所以致治,未始不由於此。”
雖然皇帝親自整頓“賣官鬻爵”,表面上皇權和官員賣官現象減少,但是私底下,背著皇上,官員“賣官鬻爵”現象越來越嚴重。唐朝韋皇后和她女兒安樂公主聯手賣官,只要交上足夠的銀兩,母女倆就用皇帝的名義通知中書省發布“任職書”。
唐昭宗時的韋貽範拜相,靠封官許願的手段撈錢,貨未出手,先收訂金,其部下劉延美為從他手中買官借了巨額高利貸。可沒等到兌現,韋貽範的母親病死。依制丁憂三年,免職回家守喪。那些買官者紛紛吵上門來,要求退還買官錢。韋貽範無奈,守喪僅一月,便迫不及待要求提前恢復相位,好給那些買官債主封官晉爵。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 公元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賣官鬻爵”又由皇家出售。唐肅宗李亨即位後,起用李光弼、郭子儀為統帥,並求得回給的援軍,合力對抗安史集團。但因“軍用匾竭,常賦莫充”,於是乃於江淮、蜀漢地區詔權率貸及賣官爵,“以補時用”。《新唐書•食貨志》中記載:“肅宗即位,遺禦史郊叔清等籍江淮、蜀漢富商右族昔畜,十收其二,謂之卒貸。……明年,鄭叔清與宰相裴冕建議,以天下用度不充,諸道得召人納錢,給空名告身,授官勛邑號;度道士僧尼不可勝計;納錢百千,賜明經出身,商賈助軍者,給複。及兩京平,又於關輔諸州,納錢度道士僧尼萬人。”
|